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分析中职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1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学生在这种对比法中,能够欣赏到不同的音乐美,产生不同感受,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4.培养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的想象联想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非具象与非语义性,其不同于文学,文学能够用文字描写故事情节并详细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复杂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来,但是音乐不能。音乐除了与事实形态相连,还与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相连。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总是存在一种综合反映,即并非只有音乐本体存在。基于此,中职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时,要对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讲授“力度”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与《十面埋伏》。在倾听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前文所提到的对比法,比较两首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在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前,老师可介绍该首乐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所了解。而后开始播放,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便能够明确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叹息,深沉且悲痛,联想到仿佛是作者本身在倾诉他苦难、不平、流离的一生,然而又不想屈服于命运,仍然想追求美好人生。而后再播放《十面埋伏》。学生在喧嚣欢腾的节奏中,能够联想到战场中军营如林、战鼓轰隆的恢弘场景,便能更加了解这首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这些都充分表明音乐给学生所带来的美感并非局限在小范围内,而是会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并理解作品演奏过程中的力度变化,联想出各种音乐形象,审美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5.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过,激发孩子对于学生音乐的兴趣,是向他传递音乐魅力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对于音乐没有兴趣,则再好的音乐作品在其心里也只是声音的表达,没有意义,更谈不上培养其审美能力。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故事情节,这样学生能够被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打动,被故事情节吸引,进而对该首音乐作品产生兴趣,也能好好学习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由于一首音乐作品的内容较多,包括作者简介、体裁、作者代表作等,若是教师光是口头讲述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而若能够利用多媒体软件将其制作成一个系统,则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也降低了。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而将其运用于音乐欣赏课上,则能够将音乐与图像进行有效结合,使视觉与听觉能够同步。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沉闷感,还能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兴趣,以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目的并非在于培养出一批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的学生,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基于此,便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乐于学,并且懂得欣赏音乐、了解音乐以及将音乐表现出来,这是中职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宗旨所在。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多个层面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发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可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力、理解力;在倾听中对音乐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的想象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兴趣等途径,以实现素质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