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论文范文(第3页)
本文共计44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培养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自救自护能力,不仅是保证师生安全、维护体育课堂教学良好秩序、实现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而且是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强加安全管理的需要。学校素质教育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教育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德育管理、安全管理、自我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基础之上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体育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是培养合格小学生的基本前提和加强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3、结语
小学生自护自救安全教育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一味地依靠于学校体育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安全保护是完全不够的,而需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训练小学生独立解决体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突发事故,树立自护自救、安全保护的思想观念,提高自护自救的重要意识。在极力推进体育课堂进行改革的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将新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全面落实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同时,还要对小学生进行自救自护、安全保护教育的传授,使小学生全面掌握自救自护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救自护的素质和能力,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课堂的训练,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救自护,从而不断提高体育课堂自救自护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卓.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培训的思考——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23):147-149.
[2]薛憨虎.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何岩.谈自护避险、应急自救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体育师友,2006(6):6-8.
[4]高志红,王美凤.给学生一把安全的钥匙——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J].教师,2009(15):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