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15篇(第17页)
本文共计503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教师国际化,也就是引进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另一重要因素,教育的国际流动也成为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发展。教师可以到外国进行一些前沿的高深研究,从事某项特定的研究项目或钻研某种专门的学科,可以有助于充实教师的经历,提高其技能,进而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大学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或交流,汲取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感受新的技术,学习使用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最后是课程体系国际化。要做到课程国际化,首先是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国际适应能力, 大学应将课程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整体设计,构建体现国际教育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如开设世界哲学、艺术、文化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开发与建设并重,在现有课程中加入国际元素,如国际教育、国别研究、国际网络课程等。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开展普遍关注的国际重大课题研究等。只有在国际化课程观念指导下开展课程建设,才能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大学课程国际化才能顺利进行。然后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应与国际通行课程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接轨,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在任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往往会变成加快这一发展的催化剂。高等教育只有走向国际化,才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优质资源,更新理念,拓展视野,提高社会和人们相互依赖的意识。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11
1建构新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
现代社会提出了新的健康理念和健康标志,使体育课程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还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列入了其中。人们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具有强健的体魄,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是否旺盛的重要体现。所以,开展大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必须是“健康第一”,对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要重新审视,引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学工作,所有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具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和有针对性。现代设置课程理论必须所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主体性、综合性以及未来性等特征。为此,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的宗旨必须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增强学生体魄,帮助学生练就必要的体育技能与技术,使学生心智得到启发。
2构建大学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2.1构建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结构
以先进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和定位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大学体育教学中所有关联的要素以及其外部环境与系统效益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力求在老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达成最佳结构。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极其重要的措施就是新建体育教学的科学结构、定位体育教学的目标、组织新颖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在定位教学目标时除了指导思想必须是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此外,各个学校还必须将本校的特点以及教学宗旨融入进去。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还必须要充分考虑本校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等,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本校特色。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它是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从中也充分反映了实施教学内容的大体情况。教学评价则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尺。总而言之,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既要充分体现总的教育思想,又能把本校的特色与教学宗旨充分展现出来。
2.2努力更新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
第一,构建新颖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三种教学模式,即基础课模式、专项选项教学模式以及俱乐部教学模式。还有学者总结出了7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适合于大学新生中素质较差学生的素质型模式;与传统模式很相近的技术型模式;适合于那些有特长、技术较好学生的竞技型;适合于那些身体有伤、残、病学生的康复型模式;娱乐型模式,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型模式;以健康咨询为主的咨询型模式;与俱乐部模式很相近的自由型模式。不管哪种教学模式从本质来说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再把大学教育的特征结合起来,建议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必须要确保不低于每周两节课,把基础课模式、专项选项教学模式以及俱乐部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大一、大二、大三各个年级开足体育课,但是,其教学的要求与方式要有较大的区别。在大一时,宜采取基础课模式,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机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大二时,宜采取专项选项教学模式,打破以系别、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组织形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不分系别、不分班级地组织学生上课,在组织上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设置尽可能多的专选课,如设置形体健美操、女子防身术、游泳、网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篮球、搏击等专项,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每个专项项目可科学地分成三个级别的评价标准,对每个级别再给予相应的分值,学生再以自己的喜好和现在所具有的水平为依据进行选课和相应的等级,突破年级与班级的局限,扩大了学生间的交往面,这种选项课有利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从心理学方面来看,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他们会在心理上产生十分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对学习结果会产生十分强烈的心理期望值。在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后,他们就会对体育学习具有了一个内在动力,从而会在体育学习中投入积极的思维,也会积极地进行刻苦练习,在心理上也会因为锻炼的辛苦而快乐,当然也给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学三年级时,体育教学就宜采取俱乐部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为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俱乐部进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