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科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6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相应课外活动要延续拓展
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知识的渗透教育无疑是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但由于课堂教学本身所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内容广泛的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未必能一一涉及。而且生命教育又是形象性、实践性极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声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形式多样,富有实践性的课外活动正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渗透性教育的不足。
让学生体验生命的脆弱:观看车祸事故录像体验生命的脆弱,或者建议学生参加亲人或朋友的葬礼,使他们感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生命,对于很多情况,真的是太脆弱,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捅就破,一阵大风,就能吹跑卷起。但生命的内涵不仅体现为认识和珍惜生命,也体现在尊重和敬畏生命上,既要尊重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和敬畏别人的生命。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脆弱的。正是因为它的神圣和脆弱,我们才更应该加以珍视和眷恋。珍爱生命的更高追求就是要有责任心、爱心,要让生命充实、充满生气。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教师要开展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实施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日常教师的人格魅力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这种教育资源是活生生的动态的。
生命教育是人生的终身教育。我们呼唤全社会都共同来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共同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随时渗透生命教育知识,把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从而使学生更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愿人人都关爱生命,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