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谈“基于问题的学习”:创新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益尝试(第2页)

本文共计30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引导积极思考,鼓励合作分享。
  心理学科学研究中不乏重大的或理论问题,也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引导学生在思考、质疑和分享智慧中理解基本理论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在教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沿革”主题时,我引导学生对西方心理学史中各个流派的历史沿革及其代表性人物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辩论—总结”等环节,梳理出心理学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之间的基本关系:特定的研究方法总是以特定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沿革反映了研究内容的改变,并始终为心理学理论服务。
  (四)从“知识”或“信息”的传递,转变为“案例”或“问题”的探究。
  PBL的本质在于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4]。真正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发生在知识或信息的传递中,而是存在于真实问题的或案例的探究之中。设计问题或案例,一般要考虑以下方面:(1)问题是真实的;(2)问题是有意义的;(3)问题是结构不良的;(4)问题范围是适宜的;(5)问题应该使学生能够从团体中获益而不是受阻。比如,在讨论关于“实验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主题时,我首先介绍“权力会影响个体的判断吗?”的实验报告,通过小组内部的协商讨论达成共识,而小组之间则相互辩论而推动讨论的不断深入。通过研究案例的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研究设计中诸如“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随机化原则”等核心问题,而且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批判能力。
  (五)从“教考分离”到“学考统一”。
  从目前看,在课程考试和评价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呈现出一种彼此对立而非合作的关系。在PBL教学的课程总结环节,我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提出考核的重点内容、最佳考核方式及其合理权重,教师的任务则转变为实现考核目标而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题内容的设计。实践表明,这不仅减轻了大学生的考前焦虑,而且提高了学习的掌控感和自主性。
  当然,PBL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如何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避免懒汉行为和两极分化,建立与PBL适应的考核方式,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等都是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John R.Savery.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6,1,(1):9-20.
  [2]余益兵.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出版中).
  [3]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理查德.I.阿兰兹著.丛立新译.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