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第2页)
本文共计27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交货期:“交期问题”是A公司现在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与B公司(大客户)的合作中,B公司所需产品款式繁多,而且每款需求量又很少,甚至会出现5件、10件的小数目,这是一种要求“柔性生产”的订单,本身挑战性比较大。除此之外,对方在制定价格交期时也比较强势,甚至要求每25天交一次货,而按A公司正常的生产能力至少需要在一个半月才能完成,显然是超出了该公司的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造成生产紧张,延误交期等问题。此外还可能会影响其它订单的正常生产,这样会造成其他客户对企业的不满,甚至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长远的发展。
三、生产管理目标实现的条件分析
1.全面质量管理建设。针对A公司的质检部门比较薄弱的问题,应全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下一道工序成为上一工序的“质检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质检部的工作效率,而且更能够提高质量;把定单分为上中下三个大的流程,分别由这三人负责,这样不仅提高他们的专业性,还能够及时查找前到工序的不足;另外,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教育,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2.企业业务流程重建。流畅合理的运作流程对于生产型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基本手段。在流程管理的实践中,相当多的企业重视业务流程的规划,而轻视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出现有流程,无执行或流程与流程之间的割裂等严重问题。
A公司生产部负责做计划和调度的人员,由于工作忙,人手紧,两年多来一直没有真正执行其职责;贸易部与生产部在协作上出现严重的割裂问题,贸易部决定交期,生产部门就只能被动执行,两者的矛盾造成拖延交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对业务流程管理的薄弱和不到位,也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按时交货。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流程设计和管理的合理化及强硬的执行力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3.管理信息化建设。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A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信息化的高效作用已是相当的明显。它建有『FMS』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准确提供全面的实时生产进程和产量数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追踪到每个项目的实时进程,防范问题发生。还建有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系统,能够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这些信息化建设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为生产管理目标的实现准备了条件。
企业生产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条件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于企业运作的发展之中。除上述生产管理目标实现条件之外,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降低或杜绝浪费、推行5S现场管理模式、调整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协调等等,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保证交货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