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从问题教学开始的教育理论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4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学生质疑和教师提问的`适当互补。

  让学生做问题的拥有者并不排斥教师的提问。有时学生质疑关注点较偏,不足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路,扭回教学正轨。建立在学生问题上的引导式提问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提问的缺憾,是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质上学生仍是问题的拥有者。

  2、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设计“教材化”

  课堂提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是:

  问题层次偏低。不少中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仍然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目前教师提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其根据教材内容预先设计的,到了课堂上一个个抛出来让学生讨论回答,是“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这些问题难免封闭、静态,不是随着开放的课堂教学过程随机动态生成,因而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或偏难或偏易,漠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难以形成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兴趣,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教师所提问题实际上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教师较高层次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方方面面都制约着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尽量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不要将学生单纯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社会经历,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构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这样才真正符合课改精神,才真正利于学生成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