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英语毕业论文 > 正文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的论文(第2页)

5 次下载 3 页 327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只有在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了诵读的功能、价值后,才能明确其目的,端正其态度;才能真正诱发他们的诵读兴趣,自觉又认真地进行反复诵读,从而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心得;才能读出味儿,读出探究的兴趣;才能读得扎实,读得精当,真正学到语言的精华。

  二强化诵读,培养习惯

  书声朗朗是非常美妙的境界,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读单词,且从开始到结尾除了单词还是单词。教师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句口号,读没读过无从查阅。在课堂上抽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不是把单词读错读漏,就是把句群读破。很多教师走的'就是一条从注入式到问答式的路子,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因此,在英语课里朗读无法成为主角,更谈不上通过诵读来加深理解,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诵读是英语学科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诵读是势在必行的。为使诵读成为英语课的主角,又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抓诵读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

  1.从最基本的诵读技巧入手

  如语音的标准清晰、语速的快慢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停顿的掌握使用等。这些基本技巧的训练和指导学生理解作品应是紧密结合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产物,诵读就是要以声传情,传达出文章中的喜怒哀乐。教师在指导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即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单用眼看或单用口读的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如果把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调动起来,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2.从以读代讲做起

  平时我们往往认为与其让学生多读,不如自己多讲些。其实大部分课文是浅显的,学生完全能读懂。况且英语就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经常诵读美文,他们的思想感情就会丰富起来。在诵读中,深刻的内涵、美好的憧憬流入学生的心田,而语言的美感也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3.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使诵读落到实处,让学生想读、要读、乐读。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抓好早自修的诵读工作。早自修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放开喉咙大声诵读课文。努力读得流利舒畅,声情并茂,荡气回肠;读得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思潮翻滚。

  第二,抓好课前5分钟的诵读工作。每节英语课前5分钟让2~3人按学号轮流上台诵读,这样,一学期每个学生能轮到3次,轮到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力争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后师生作简单的评点、记载。

  第三,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比赛,使被动诵读变为主动诵读。平时经常开展熟读比赛,如读一篇文章,1分钟内能读几遍。对此学生热情高涨,最快的学生1分钟能读6次。另外,结合学校的技能大会操进行英语演讲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通过这些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既保证了诵读的量,又保证了记忆的持久。

  三感悟形象,品味真情

  “读”只是一种形式,其归宿是理解、感悟、掌握、运用语言。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甚至文章全篇,读熟了,背熟了,其中的思想、形象、情感才能深切感受,才能形成对语感的自觉感悟。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强,能背善记,我们应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这一优势,让他们多背诵一些文章、至理名言,做到熟读成诵,感悟语感。

  英语课本中很多作品具有浓郁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课文,往往能感染读者。通过诵读,我们引导学生感悟“美”的神韵,架构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桥梁,使之碰撞与交融,达到情感的共鸣。读有了兴味,读有了追求,个性也便能获得健康发展。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战乱太多,只有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更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愿这“长廊”不被遗忘,也愿校园生活中书声朗朗的美景常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