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读后感(通用16篇)(第6页)
本文共计128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苔丝带着遗憾和对丈夫安奇尔的祝福离开了人世。在爱与恨中作出了选择,也付出了代价和失去了幸福。
苔丝读后感 12
下了一夜的雨,我也看了一夜的书,也许入书太深;做了一夜的梦。
书上主人公的命运太悲惨,不得不叫人感叹。不过我觉得我自己不会像她一样逆来顺受。
当我发现了那个痛点,我是会有勇气去承受一切的。昨天我对一个朋友剖白,我身上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就是太沉静在自己制造的气氛里,一个就是太低估别人。
也许我的思维太杂乱,我应让它有个固定的向上的模式,而不是让自己陷在里面没有及时摆脱出来。
也许我的惯有思维,让我在主观上对别人形成的一种眼光,觉得身边的人都不能企及我的思维。有人说每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这句话我先是很不同意。我觉得人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接受能力还是处事的能力都会有差别。
看来这可能是我太清高的原因吧,但至少还不至于到刚愎自用的地步。我还是会经常自省的。
还好我现在再也没有那些念头了,心情最终平静了。曾经我不想事情到这种局面,看来是必然性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状态,我觉得我一点也没有进步。还是老样子。
我突然觉得我为什么这么长一段时间都沉静在里面无法自制。也许我太有完美情节。我一直在想象某些东西,其实他也不是真实的。我觉得我面对他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绪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但是一分开,我的心就不在状态。难道就真的是爱吗?我现在开始怀疑了。为什么我现在不那么痛了呢?
算了,不去想了。也许只有经过这一段我才能真正长大。
我应珍惜眼前的人,看不见的东西何必去追寻。我觉得自己反反复复说了很多。为了他每次都违背了自己说的话就叫是让我失去尊严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无论做人处事都要有自己的风格。别人是别人,你是你。
不亢不卑,从容优雅。一个真实的木木。
苔丝读后感 13
《苔丝》内容概要:小说女主角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劝说,跑到地主庄园去做工,被地主少爷亚历克奸污,怀着身孕回到家乡。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场当挤奶工,在那里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安淇·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一心呼唤带来的却未必是意中的人儿,注定要爱的人在该爱的时候大多不能出现。一个十全十美的整体的两半并没有恰到好处的时刻相遇,那迷失的一半还在世界上孤零零地游荡,浑浑噩噩,全无所知,直到延误了时机。而从这种糊里糊涂的蹉跎之中便生出了种种焦虑、失望、恐惧、灾祸和种种离奇的悲欢离合。用作者哈代的一首《最后的'菊花》,为苔丝送别:悠长的夏季中太阳总高叫,催促着轮生的绿叶和鲜花。说它在为花儿们竭力效劳,可为何始终没有唤醒了她。寂寞的花来迟了她的娇艳,她早已蹉跎完季节的荣华。莫奈何她只能瑟缩在风前,一任那狂风和暴雨的吹打……
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悲剧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苔丝读后感 14
粉红的封面,上面写着一行小字——一个纯洁女人的真实写照,在仍残留着一丝寒意的春夜,读着《苔丝》这个凄婉动人的悲剧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