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通用5篇)(第3页)

15 次下载 3 页 501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设计上我想表达三个理念:

  一是重情感体验

  绘本所传递出来的丰富情感体验,也是绘本有别与其他文字材料。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掌握词汇或是句型,我们教学绘本更是带给孩子们一种综合的感受,视觉的,听觉的,放飞想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读图,自由表达和预测的活动,让他们真正走进绘本,身临其境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激活他们原有的语言储备。如:课的一开始我就引导孩子们回忆和爸爸一起所做的一些事,可能甚至是一些荒唐疯狂的事。再如让孩子们说说面对大河时自己会对未知危险的种种猜测。

  二是重听读模仿

  首先,句子押韵,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在句型和韵律上都采用了反复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故事中每个句子的重读单词明显,而且大量出现了连读的部分,即使是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听原版录音、模仿朗读几遍后,也能顺口而出这个故事。所以我将主要的精力花在模仿,模唱,和手指谣表演上。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句中的重读单词或弱读单词,正确把握连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节奏感。

  三是重文化内涵

  绘本的文化内涵丰富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和所思考的深度。作为非母语绘本,又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个绘本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英语童谣。但是我在一开始也一直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去猎熊,一群孩子,还没有带枪。最后我的理解是:这是一次和爸爸,和家人一起奔放而又快乐幻想的狩猎。传达出即使是克服困难时也可以充满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享受家人特别是爸爸在一起时的快乐,往往不计较最后得到的是什么,享受过程即可。

  在本课设计上挖掘了绘本深层次的内涵,不将绘本单纯看做是一段文字和句型。没有为教句型,词汇而教绘本。绘本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身临其境的进入故事,享受其中的快乐,体会作者要传达出的思想。

  尊重孩子的想象,也许在我们看来孩子的猜测也许不是你要的正确答案,大人也不会这么想,但是这才是孩子智慧的火花。我很高兴看到孩子们跟我一起来了一次快乐的想象之旅。如猜测面对大河时,很多孩子说了有鳄鱼,有食人鱼,甚至猜测河水是非常烫的。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的,很好的调动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绘本作者亲自演绎的视频片段,我真的爱不释手。他的表情动作实在是太精彩了。如果光看他这段视频,我觉得就象是看故事视频一样。所以在多种绘本朗读的版本中我选择了这个版本。在上课过程中的确非常吸引孩子们。每个小小孩都是表演的天才,但是现在六年级的孩子表面上在逐渐失去童真,我要在长期这种感染下让他们在表情动作上的天赋保持久一些,再久一些…

  但是上完后,我依然存在这如下困惑:

  1、原版英文绘本的文字较难、篇幅也较长,在一节课时要完成如此之多的内容,时间上很紧张。如果删减本课他们探险的环节,但是发现在“味道”上就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学生体会其中的欢乐及内涵。

  2、考虑到课堂设计的完整性在Consolidation阶段我设计了Group work: Story Creating但是往往会时间来不及,没有充分的让学生活动好。困惑就在此,这个活动有意义吗?是不是每节课的结尾都需要这样一个大活动输出和总结。是不是有些形式化了。如果要保留,前面哪个部分可以删减呢?

  我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思考:

  任何课堂设计的问题解决都要归因到目标的设定和目标的达成。

  如果设定的朗读吟唱故事,那么就应该把时间花在跟读,模仿上。曾在网上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一种课型是语音教学法中的节奏教学。本课很大部分是在故事中感受和体会节奏感。是否可以该成高段语音绘本故事。

  如果是故事感悟,意义的理解为目标,就应该尽量保持绘本的原汁原味。不过分强调单个生词或句型掌握。

  所以可能是我在设计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想让孩子们什么都得到,所以有用时不够的情况,应该找一方面你想强化的,把它挖掘得更深,操练得更到位。

  还有很多思考不成熟的地方和困惑,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为我指点迷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