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哲学毕业论文 > 正文

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99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造成 人本与民本混肴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代汉语的演变中,人与民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我们通常把人民连在一起使用,而在中国古代,人与民是有着不同内涵的词;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人的观点缺乏更加全面的理解,主观臆断,脱离了马克思的原著。

  2.2气论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根据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这一标准,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教师们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时,从理论的历史发展角度,应当向学生介绍辩证唯物主义之前的朴素唯物主义。除了列举出西方哲学史中的泰勒斯的水本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理论之外,通常会举出一些学生熟悉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例如阴阳五行学说(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王充的元气说,再如王夫之的气本论。气本论认为整个宇宙除了气之外,没有别的物质。气只有聚散,没有增减、生灭,提出太虚,一实者也。并把王夫之的思想与西方古典哲学中的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论相提并论。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产生于气,气是无限和永恒的。由于气的不断运动而产生万物然而,王夫之等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说的气,与西方古典哲学中的气,是非常不同的两种理论,根植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土壤,把他们进行简单的类比,是非常不可取的。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论思想,是对古希腊传统的本体论思想的一种发展,是对物质世界的组成、运动和变化的一种解释。而王夫之的气论思想,不仅仅有对物质世界的组成和变化的某种层面的理解,更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对气理解的发展和深化。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气,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世界中的气,有可能指向道德境界层面,甚至带有神秘主义或宗教意义。所以,虽然在某些层面上,中西哲学有很多相似性,但并不能够简单地从字面地意思去理解。

  造成这种错误教学的原因,最主要是教师对中国和西方两种哲学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根植于两种不同文化土壤当中的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同时,这也是由于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结构,并不是大学才建立起来的。这些在学生高中时代形成的定式思维,有传统高中教材和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导向在发挥作用。

  2.3矛盾

  讲解矛盾的概念时,教师通常会引入古代的矛盾典故进行解说。这个故事学生都非常熟悉,是矛盾这个词的来源。然而,这个典故中,自相矛盾的是卖家对矛和盾的描述,体现的是形式逻辑的矛盾,并非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在形式逻辑中,有一个不矛盾率:A不能既是A,又是非A。例如,小明不能既是小明又不是小明。但是在现实中,虽然小明这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仍然可以用小明这个静止的概念来称呼这个变化着的人。为了容纳变化,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他把A理解成A和非A的对立统一。非A不断否定A,这就是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变化。这更符合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5]如果在讲解矛盾观点的时候,不注重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论述中,不注重区分中国古典文化中概念的特殊性,会给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造成很大的偏差。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一定要对所选取的案例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不能仅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资源作为工具价值来解释《原理》的教学内容,而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3 中国哲学资源在《原理》教学运用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鉴于当前的《原理》课程教学对中国哲学资源的运用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原理》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弘扬中国文化,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