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正文

贯彻和谐新理念, 搞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10 次下载 2 页 230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贯彻和谐新理念, 搞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以下是一篇关于贯彻和谐新理念, 搞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贯彻和谐新理念, 搞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命题, 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 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又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任。新和谐观的提出对于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 更新管理理念, 规范行政职能,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行政效率, 推动学校稳定发展, 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不和谐现象剖析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外部环境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在经受着史无前例的考验和挑战, 现代管理要求与传统管理模式时有碰撞, 行政管理工作在由旧序到新序转变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
 
  其一, 管理理念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不能完全适应变化的形势, 缺少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因循守旧, 消极畏难; 视野狭窄, 胸怀不阔; 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等等。更令人遗憾的是,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以和谐之名行不和谐之实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如以领导意志为标准统一认识———管理中过于强调上级的权威性, 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被领导意志所替代; 以部门利益为标准统一认识———管理中强调部门利益至上, 大局观念不强, 不能从全局出发, 以整体意识去想问题、办事情; 以达标升级为标准统一认识———管理中片面追求所谓的“达标升级”,使被管理者疲于应付各种硬性检查, 无法创造性地开展自身工作。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被短期的功利行为所代替, 这不仅无法真正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也使得管理目标与管理实际相脱离。
 
  其二, 管理机制的不和谐。在旧的管理运行方式的惯性作用下, 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人, 是当前高校管理机制中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这种管理机制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 强调对被管理者的控制、监督, 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 在管理实践中更多的倾向于刚性管理, 而置柔性管理于一边。这种管理机制不能把人的潜能激活, 也不能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 而是使人变得墨守成规, 不思进取。这种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层级偏多、管理效率低下、执行力弱。
 
  其三, 管理运作的不和谐。具体管理运作中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包括: 上下级关系不和谐———上级领导过于注重领导权威, 缺少亲和力, 无法真正有效地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下属一部分同志不是专心致志干事业, 而是一门心思跑关系, 不务本职工作; 成员之间不和谐———一些同志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不能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同志之间有意见或看法, 不能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 部门之间不和谐———部门之间各自为政, 相互推诿扯皮, 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管理者与服务对象的不和谐———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型的管理层次上。
 
  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贯彻和谐新理念一是确立正确的和谐理念。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确立正确的和谐理念, 是在和谐新理念的指导下对高校原有行政管理理念批判的继承。通过对学校行政管理活动中诸要素的整合和协调, 从而实现对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 对物的资源的最有效整合, 对人与物关系的理想协调, 以达到最佳的运作状态与管理效益。确立正确的和谐理念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本质和时代特征, 是高校行政管理实践的灵魂, 也是对高校未来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实践的一种概念定位。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 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 是指以正确的和谐理念为指引, 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沟通协调为纽带, 坚持以人本为本, 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和谐为目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