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区改变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传统土地整理规划,应用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景观生态格局的调整,保留集中连片的生态价值高的景观类型,再将导致景观破碎的零星分布于耕地景观内部的其他类型景观调整为耕地景观。在充分利用现有景观廊道的基础上,在耕地景观内部适当增加各类景观廊道。在设计方案中,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及田间道路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实施水源建设、灌溉渠系、田间道路以及土地平整和土壤培肥等工程措施,实现机械化作业,进行集约化规模生产,促进物种生存和繁殖,项目区各种用地结构得到了有利的调整(见表5),项目区形成“田成方,水成网、路相连、林成行”的标准农田生态系统,可以给当地居民带来愉悦的心情,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生存环境。整理前的`耕地利用等别指数为918,区域整理后耕地利用等别指数为2086,实现了作物最大现实潜力。
3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通过整理后,改良原有耕地面积762.92hm2,新增耕地面积88.50hm2,整理后耕地面积共计851.42hm2。整理后的土地种植结构中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适当种植蔬菜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达到了很大的改善。土地整理项目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各种建筑材料、电力设备、水利设施等,其余费用主要用于支付施工者的工资、项目的设计与验收等。这些资金通过开展土地整理活动流入与土地整理相关的各种行业,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益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土地整理后生产成本将降低产量将增加,从而提高农户的收入。根据工程预算,本项目总投资2062.72万元,根据整理后耕地经营管理的纯收入,预计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44年,静态投资收益率11.85%。采用有、无本项目的对比增量进行直接效益计算项目实施年新增收益306.32万元,扣除维修和管理费用61.88万元,净增效益244.44万元,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结论与讨论
土地整理对提高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极大推动作用。景观生态学的运用可以使单纯的增加耕作土地的状况得到改善。此工程在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及农地质量为目标的同时,利用先进理论基础,科学合理地设计,经济适用。整理后项目区具备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同时建议在项目区建成后的产业布局上,使农业产业基地生产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通过“种、养、加”一条龙拉长产业链,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形成互补,追求最佳综合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