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最新关于建筑风水学的论文(通用7篇)(第12页)

本文共计205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恰是中国风水学的人与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则,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建筑的选址乃至建造,才创造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城市布局、建筑形式及建筑景观,因地制宜,美不胜收。

  二、风水学对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的启示

  1、“天人合一”古代朴素的环境工程学

  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在岩石图表层和大气图下层,含有土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自然环境之中。环境是客体,人是从体,就是说人要顺应自然,识天时,懂地利,才能带来“人和”的局面。若违背自然规律,就要带来祸患。马克思预言:“人类要利用自然,自然界就要以某种形式来报复人类”。人类一产生就非常注意对生活环境的选择。“趋吉避凶”的观念产生了一整套认识环境的理论,风水学便在满足人们生存欲望的前提下应运而生了。

  2、生态学思想

  2.1人与自然协和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几千年来中国堪舆学家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一贯主张。风水学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急功近利,不以地形复杂为坏事,而是抓住山水做文章,在住宅建设中,因山水而建筑,用建筑美化山水,借助自然景观来保护山的美,同时也衬托建筑物的美,通过建筑物,将人与自然高度协结合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的关系。

  2.2保护环境意识

  风水是一门有关人和周围环境关系的学问体系和信仰体系。作为学问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如何植树,以培生气;作为信仰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如何开挖采掘,以护形势。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要求人们,“顾其自然”,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纳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之中。尽管古人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然而先哲们依然悟出了其中的哲理。在人类通过大规模建设活动使得地表性态改变的能力极强的今天,更应遵循这一基本原理。近年全球范围的绿色革命运动,建筑学领城的生态建设,绿色建筑研究活动等,从其基本出发点来说,是与传统的生态学思想相吻合的。

  2.3风水有机观

  建筑和规划设计要建立在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的基础之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取向是,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它与大自然相和谐,以求居住者及其子孙能在聚居地获得平安的生活。风水要求房屋建筑、园林及墓地,要与地形、风和水的运作相联系。这种生态实用性常被潜在的凶兆威胁所遮掩。生态设计学很欣赏中国风水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相和谐的态度,并能深入领悟其中的奥秘。所以,生态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风水的整体有机自然观。

  三、结束语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在世界民族之林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中华民族是靠风水起家的,炎黄祖先对风水推祟备至。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繁衍是风水休戚相关,风水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是风水学的灵魂和核心,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对风水环境的追求,尤其重视对优美自然环境的追求。“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风水中的“大地有机”自然观,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表现,不仅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把天、地、人看作是有全息同构的关系。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人类最终的目的不是与自然分裂,而是与自然和谐,达到整体有机和睦相处,协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建军,孔尚林.风水与建筑[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230-23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