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与设计的回归(第4页)
本文共计116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而在社会实践领域,由于皇权特别是宗教神权的专制,人性受到进一步的压制。这种压制使得从生产实践中回归的自我认识在制度与精神的文化层面受到限制和扭曲,从而不能在更高的层面关怀人类的创造实践。试想,人的一切价值都是为了神和神所赐予的虚无的憧憬,而神除了给人心灵的安慰外,并不曾告诉人们什幺是人类真正需要的现实生活。人类自我关怀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在欧洲制造了黑暗的中世纪,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人们的创造活动而都因为自我关怀的缺失而停滞不前。与之相对照,在当时宗教神权势力相对较弱的中国,则出现了生产力的发达、文艺的繁荣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验科学和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从天文历法到建筑、水利、航海都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盛况。从这种伟大实践中回归的自我认定充分确立了人作为认识和创造主体的自信,“人定胜天”的信念支撑着人们认识和生产实践的前进。这种自信的自我认定所构筑的文化上层,体现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明的繁盛。
中华文明在农耕时代的全盛,反映在博大精深的器物文明中。这一时期的造物,从大型工程、建筑到日常用具,在反映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透射着对人的价值肯定和情感关怀。与中世纪的欧洲文明相比,后者只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拜占庭教堂、歌特教堂,昭示着“神”的意志对人性的蒙蔽。
终于,文艺复兴在欧洲掀开了沉重的黑幕。这种自我意识的勃发是对神权压迫的反抗,显示了人类的自我回归这一不可遏止的历史潮流。
文艺复兴的直接影响,就是欧洲科学和文艺的崛起。这充分体现了人性关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统摄作用。由于中世纪认识和生产实践的长期停滞,导致了文艺复兴早期的自我回归多体现为对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缅怀和套用。但只要人类的自我开始注视这个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就只需要用时间来证明。
4. 工业时代
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在欧洲得到系统的建立。科学在人类的认识实践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技术更开创了人类创造史的新时代。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在科学的推动下不断深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不断膨胀着人的物欲。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人类在物质世界的探索突飞猛进,向自然进军的不断胜利过分强化了人类草率的自我判断,人类俨然以自然界的主宰自居。
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相比,人类文明的精神空间却相对萎缩。人们陶醉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里,无暇顾及对自我价值的追问。人类的实践活动再一次与自我的回归脱节。人类在物质世界中迷失了自我,不可避免地拜倒在技术的脚下,技术创造的神话在强化着人们对它的崇拜的同时也塑造着一个虚假的充满自高自大的泡沫的人类自我。
工业时代是造物的时代。从神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人类在物质世界找到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人们在自由的科学与技术王国里释放自己的创造激情。但当人们过分挥霍这种创造的自由的时候,自由也变成束缚人性的枷锁。人们追求金钱财富、物质享受,并用之衡量一切。产品越造越大、越造越豪华,不顾实际的追求硬性指标,刺激消费的大批量生产… …,在物的世界中,人在哪里?
四. 设计的早期追求
设计与生产的分离以及从物向人的回归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而且设计的回归追求成为文化回归的先行和生动体现。
工业时代,造物的发展使设计逐渐成为独立于制造的创造行为。但设计一开始只是作为解决制造问题与功能问题的工程设计,只关注对物的认识和改造。在工业社会早期,工程与功能的问题是造物的主要矛盾,人们无暇顾及深层的需求。没有对主体自身的关怀,设计只能是造物的附属。
首先是审美的需求导致了设计从物的世界中向人类自我的回归。装饰成了人类在造物中体现自我的手段,这个时期的设计充当了掩饰粗俗、卖弄风情的角色。因为人们对技术的理解还停留在功利的层面,这种浅薄的认识无法满足人们对美感的需求,于是人们不得不转向古典的形式,甚至用花花草草装扮自己的产品。装饰在造物中的盛行正反映出人们在渴求物的功能的同时,对自身精神需求的敷衍、对自我回归的冷落。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