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40篇)(第42页)

本文共计966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教学内容只有放进一定的教学环境,才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将章首语配上图片和朗读配音,播放给同学们看:广袤的戈壁滩、劲舞的狂风、转动着扇叶的风车田……把同学们课间休息时还尚未安定的心带进神奇的物理世界,让他们在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和遐想,在憧憬中走进电能的大门。

  (二)提出问题

  当同学们还沉浸在惊奇和遐想的氛围之时,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今天的人类已经离不开电能了,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使用的电能是通过那些方式获得的吗?

  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有了适宜的问题就反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必然在同学们思维的海洋里激起轩然大波。

  (三)同学们分组讨论

  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范围。因此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把交流结果写在草稿纸上。

  (四)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可让某一小组推荐一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帮助指出不足并进行补充,培养同学们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在合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尊重他人的品质。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的教师要及时展示各种获取电能途径的视屏材料和图片资料,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验发现的欢乐,为人类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同时还要捕捉同学们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提出问题二

  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要设计好问题线索,让同学们思维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

  问题二: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的存在,同学们能列举出电能被我们利用的实例吗?

  (六)小组合作交流后展示成果

  "莫以善小而不为"虽然电能被广泛应用的实例非常之多,但让同学们们依然交流讨论并展示,一方面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全体同学们,特别是一些困难生对于物理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七)多媒体展示

  利用图片及视屏展示电能的应用实例,并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引导同学们分析人类是如何应用电能的,同时也为电功的引入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八)提出问题三

  用电是要付电费的,同学们都知道你们家的电费是怎样被计量出来的吗?对于电能表,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又想了解些什么?

  (九)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小组借助课本和课前收集的电能表说明书对电能表的功能、规格、读数等进行交流探讨。允许个别好奇心强的同学上讲台查阅教师制作的有关电能表的课件资源,资源有:

  (1)电能表在家庭电路中安装位置的视屏素材;

  (2)演示电能表工作时的Flash动画;

  (3)能够进行交互操作的有关电能表铭牌上数据和单位的物理意义;

  (4)有关电能表读数及电费计算的例题;

  (5)IC卡电能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6)焦耳的照片及一度电的作用的图片(可对同学们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以及节约用电关心科技发展意识的培养)。

  (十)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可采取由一个大组专门找问题,另一大组进行答辩,其它大组进行补充,而教师则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润色、强化和拓展。

  (十一)介绍电功

  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引导同学们回顾人类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应用电能的实例图片,归纳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并让同学们再补充列举一些电流做功的实例。

  (十二)反思与小结

  在临近下课时,师生可共同对探究内容进行反思,讨论本节课究竟学了哪些知识,为什么学这些知识,学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与失误,下一次怎样改进才能做得更好。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强化和润色。最后,留一些方法具有多样性或问题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可研究性的作业,使同学们的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作业为:假设生产的电能只供家庭使用,那么请你查阅资料,我国2004年的发电总量可供应多少个家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