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40篇)(第16页)

本文共计966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说教法、学法

  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节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要注意将学到的知识及时服务于社会,解释生活实际中的声现象。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图片及文字展示声现象奇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在小学有关声现象的学习,同时声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直观感觉知识丰富,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他们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因为在做实验和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教师要在实验时,注意提醒学生让他们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⑴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

  ⑵演示:敲击一下鼓,我们听到了声音。

  ⑶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呢?

  ㈡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⑴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①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唱歌;

  ②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③用手搅动水;

  ④用锤子敲锣,再用手按住锣面;

  ⑤捉几只能够发出清脆叫声的昆虫,观察发声时的现象;

  ⑥风吹树叶哗哗响……

  ⑦做课本第25页图2-12所示的实验,振动的音叉弹起塑料小球,为后面的声波做好铺垫。

  ⑵实验结论: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新的发现,我在此设计了一个"想一想、议一议":蟋蟀、蜜蜂、蚊子、乐器(小提琴、二胡、笛子等)是怎样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声波

  ⑴用多媒体演示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指导学生观察水的振动形成的水波。

  ⑵用多媒体演示弹簧一端振动时,振动在弹簧上形成疏密相间的波。

  ⑶演示敲击音叉时,人耳能听到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这时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音叉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声波向四周传播的过程。

  ⑷由学生根据水波、弹簧波的形成及传播,总结出结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音的传播条件

  ⑴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和假说: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做媒介,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在真空中就可以传播。

  进行实验:

  ①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同学敲桌子另一端;

  ②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

  ③用空气、木杆、金属棒、塑料棒、书本等物体传递振动的音叉声音的效果;

  ④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人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

  由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效果比在气体中好。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探讨:当宇航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怎样进行相互间的交谈的?

  4、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什么是声速?

  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更快。

  ③知道在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④讨论:

  a、百米赛跑中,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b、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