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40篇)(第11页)

本文共计966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多媒体出示照相机的构造,探究:

  (1)镜头、调焦环、光圈环、快门、闪光灯的位置及作用。

  (2)照相机成像光路图及成像特点。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并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画面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拿起自制的照相机,对着大屏幕(教师播放画面),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2)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请制作者展示其作品,然后评选全班最佳照相机。

  (3)以小组评价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鼓励有创意的发现)

  4、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照相机工作原理(强调关键地方的光线途径、物距、像距和物像的大小、正倒)

  5、拓展延伸

  6、教师引导:通过凸透镜,可以将很大范围的景色缩小在一张小小的底片上,同学们想一想,通过凸透镜可不可以把小小的底片上的景色放大成像呢?

  学生探究二:投影仪成像

  1、教师演示通过凸透镜让灯丝变大,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可以做些什么。

  2、多媒体出示投影仪构造,探究

  (1)投影仪的构造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强调平面镜和螺纹透镜的作用)

  (2)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3、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可以让学生操作),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机工作的原理(强调光路图、物像大小,物像正倒、物距和像距等)。

  5、拓展延伸

  学生探究三:放大镜

  1、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把玻璃放在书上,观察字迹的大小,然后将水滴在玻璃上,观察字迹大小,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探究为什么水滴可以让字迹放大。

  2、学生拿起桌上的放大镜,边看边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观察书上的字字是否永远呈放大正立的像?大体什么时候才会放大?

  (2)学生描述该像的特点。

  (3)要想使放大镜所成的像更大些,该怎样调节放大镜的位置?

  3、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大镜成像的

  原理(强调光路图、物像大小、物像正反和像的虚实)。

  4、拓展延伸:

  (三)、难点突破

  1、多媒体显示凸透镜规律规律情景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组织学生探究:

  (1)为什么同一个凸透镜有时可以把很大范围的景色缩小在一张小小的底片上,有时却又可以把一张小小的胶片上的景色放大?有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实像,为什么有时却又成了虚像了呢?(强调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及成像特点)

  (2)实像和虚像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方面考虑:a、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b、能否用光屏承接;c、能否用眼看到;d、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2、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和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四)、课堂小结与学习评价

  学生交流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或学习体会。

  (五)、教师小结

  1、评价本节课学生表现(从知识学习、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

  2、教师启发:这节课上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有的是通过同学们自己简单的实验得出的,更多的则是通过多媒体演示显示的,到底本节课所讲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成像特点是否成立,我们还必须进行认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下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激发学习下节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