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构想(第2页)
2 次下载 2 页 307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1.5网上文献征集。一方面,我们将及时跟踪“浙北信息港”上有关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动态;同时,我们以网上读者联谊的方式,加强与读者、作者的联系,促进文献征集。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扮演文献信息交换集散地的角色,通过网络搜寻读者需求的地方文献资料,下载补充馆藏,实现文献信息资源提供馆、中介馆和读者三者间的利益共享。
2、数据库建设的市场化运作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尚处在构建阶段,市(地)公共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必须遵循效益评估、量入为出、共建共享、有偿使用的市场化原则。
2.1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效益评估。湖州市图书馆根据市场需求、馆藏专题文献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国内相近主题数据库的编制情况对几个可能的选题进行了市场调研和评估,最后确立“竹文化与竹资源开发利用”、“笔文化”两个专题为地方特色数据库的优先建设方向。而原本馆藏文献较为丰富,又与“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地域经济特色相吻合的“丝绸”、“淡水鱼养殖”选题,则因已存在相同主题专业数据库,而不予开发,仅纳入“虚拟湖州书库”的信息指南库中。
2.2数据库建设的多方协助和利益共享。仅凭市(地)公共图书馆有限的资源去建设有一定规模、可以占领市场的特色专题数据库,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湖州市图书馆在了解到“中国竹乡”安吉县的竹类产业因竹制品加工粗放、品种单一、市场营销不畅而陷于停滞状态的情况后,联合市科协、市林业局、安吉县图书馆、安吉竹子博物馆等单位,曾筹备建立“竹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会”,并开始建设“竹文化与竹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库”,委托有关单位吸纳数据库用户。
2. 3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的有偿使用。由于我们尚未解决数据库有偿使用、权限设置问题,故目前仅采用了已建数据库部分数据上网的方式,读者利用需到湖州书库上机进一步查询。
别外,我馆针对认才信息资源库网络开发,及时建设“读者人才资源库”,根据个人资料的存储空间占用情况收取不同的费用,以分享本地的市场份额。
3.虚拟湖州书库
湖州市图书馆引入了“虚拟图书馆”这个全新理念,将“虚拟湖州书库”视为湖州书库的一个组成部分,试图以对网上与湖州相关资料的虚拟占有,来拓宽湖州书库的服务范围。由于尚未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虚拟湖州书库”目前的工作模式是:由工作人员在网上漫游,寻找与湖州相关的信息,根据主页内容加以分门别类并附以简要提示,形成一个小规模的分类网址库。“虚拟湖州书库”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一个有主题搜索软件支持、可进行自动链接的、网上与湖州相关资料主页的信息指南系统。
4,以乡情为纽带组织网上读者联谊活动
知识经济时代,读者群就是图书馆的资源。湖州书库在建立伊始,就以乡情为纽带,加强海内外湖籍人士与家乡的联系,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此,湖州市图书馆成立“网上书友联谊会”,建立“外地湖籍专家学者名录”数据库、筹建“读者人才资源库”。同时还将于近期推出一份网络杂志《湖州书库简讯》,开设藏书介绍、菰城掌故、名人传记、山水胜览、乡情似水、留言板等栏目,以乡情为纽带,借助网络,加强与海内外读者间的联系。
1.程小澜等. 构建浙江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总体思考.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4)
2.黄晓斌. 论网络化虚拟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
3.李万健. 关于电子图书馆的全面探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5)
4.沈红芳,杨道良.论数字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
5.叶鹰等.数字图书馆建设探讨.图书馆杂志,1999(8)
6.刘年娣等. 国内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建设. 图书馆杂志,1999(4)
〔出处〕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