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第2页)

15 次下载 2 页 369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关于慨叹岁月短促,表达对人生的忧虑方面

  战斗的残酷、政治的腐烂使得当时文人对人生充溢了种种忧虑。世事无常,生命脆弱,人们面临各种生离逝世别的考验,因此他们开始感慨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促,想要更多的光阴跟亲友团聚,享受人间的情与爱。自古至今,无数文人便将此寄托于自己的诗中,三曹也无不例外。

  曹操的《龟虽寿》描写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但是《短歌行》中也有“去日苦多”的惆怅,对时光流逝的叹息成就了他诗歌史上的古直凄切。身为皇帝的曹丕也有同样的感慨。《善哉行》中的“人生如寄”、“岁月如驰”表现了曹丕对光阴的爱护,具有着浓郁的光阴意识。经历被父亲冷落、被兄长算计的曹植对这方面的感触尤为深刻。

  三、关于自我形象的塑造,个人情感的表露方面

  三曹诗里,自我形象塑造得最为完整鲜明的当数曹植。在曹植的诗里,可以找到他理想抱负的建立与幻灭和一生感情变更的轨迹,找到他各个时期不同的自我形象。《公宴诗》中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作者以“公子”自称,描绘了贵族公子“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的闲适生活。虽然不如曹植般完整,但是曹操的自我形象也塑造的极为鲜明。那是一个渴望天下太平的仁者形象,是拯救全国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明君形象,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者形象。总体上讲,曹操是通过《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诗篇描述出自己既可以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又学富五车的能文能武形象。但是曹操的诗较难反映出他一生的情感变更。曹丕的诗只有《黎阳作诗》、《令诗》等稍塑其自我形象,多为代人之作。

  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同的社会地位、人生蒙受、个性特性以及文学素养。身为军人,曹操性情较为豪爽,较少矫柔做作,所以他的诗多是真实感情的自我泄漏。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他一定没想到自己还有成为诗人的天分,只是由于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感触激发了创作灵感。因此,曹操的诗中塑造出来的自我形象是真实而又自然的。作为皇帝的曹丕似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正所谓自古难两全,他的矫情自饰成就了他的皇帝伟业,然而人的有限的精力限制了他在诗歌上的长足发展,所以他的诗中只有少数塑造了他的寂寞孤独情怀,自我形象不甚完整。

  诗歌是情感表达的首要媒介,本文中叙述了三曹在忧国情、叹世情、思乡情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等方面的情感,对于为数不多诗篇描写的男女思慕情没有详述。但是,三曹对中国抒情诗歌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很多题材的鼻祖均始于三曹。而中国文学史上关于三曹的钻研还是相当少的,这足以引起钻研界的注重,在三曹的情感表述异同方面、风格对比方面的钻研就更少了。因此,针对三曹诗歌的钻研价值还是空前巨大的,而我们以后的探究任务也是艰巨的,但是我信任,认真研究“三曹”,我们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刘跃进,王莉.三曹[M].北京:中华书局,2010-02

  [2]邬国平.汉魏六朝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

  [3]崔宇锡.魏晋四言诗钻研[M].成都:巴蜀书社,2006-06

  [4]傅正义.“三曹”诗歌异同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3年2期

  [5]黄阿元.浅谈“三曹”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J]. 民营科技,2010年12期

  [6]王巍.论刘勰对三曹的评价[J].辽宁大学学报,1995年5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