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院·读经·文化意识(第2页)
8 次下载 2 页 327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以上是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层次说出我的主张。但说到摆事实讲道理,我虽然不同意上述反对者所提出的理由,然由于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也不是在打胡说,也都还有一定的道理。若我们仅陷在这样的层次来争论,则似乎永远也论不清,这便是庄子所说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齐物论》),因此,我们要真正解决这种争论,一定要上升到庄子所说的“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 (《庄子·齐物论》)的层次。所谓“照之于天”,即是存在的感与应,由此而形成的对文化的体认,即是文化意识。现在研究文化的人很多,但未必都有笃实的文化意识。那么,文化意识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从正面来看,是不可言诠的感与应,此即不可说。但文化意识的表现虽从正面不可说,但从负面即什么不是文化意识的表现却可说。在笔者看来,至少有如下二点不是文化意识的表现:即其一、仅凭爱好和兴趣来研究文化;进而其二、以观赏的态度来看待文化。爱好和兴趣是气质的、个性的,是“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荀子·性恶》),即人于此完全不能自我作主。由此而来研究文化,除了一点漂浮的爱好和兴趣之外,说不出文化之所以然,他可以由此而成为才子,但并不能由他来传承文化。因为他是以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为主体,去照射文化的名物度数,既而两相契合,激起他性的观赏,他由此可以获得愉悦,但文化的根本精神却在他轻松的艺术性的观赏中化解丧失了。然对文化的感与应则不同,感与应其间必蕴涵有“通”,即者的“觉”与“悟”,这是义理的省察和精神的感通,是通过内在的修养工夫以后与文化的根本精神的契接。故他对于文化不是轻松的艺术观照,而是严峻的考问,若借用《论语·泰伯》中的话说是如此:“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更进一步说,具有文化意识的人,在现实上可能孤怀独往,但在精神上却可遥契千古圣贤的生命,他在现实上可能一无所有,但他在文化上却可以找得到生命最后的站立点。
总之,对于文化,若有存在的感与应,即文化意识,不但外在的争论可以化解,而且我的这篇文章也成为了多余。关键是:你有没有存在的感与应呢?!你有没有文化意识呢?!

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互联网+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的影响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用其对策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农业旅游的创意发展路径探究论文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探究论文
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创建途径论文
关于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论文
农业旅游形象传播模式论文
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新模式论文
蔬菜在农业旅游项目中的利用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鸭绿江旅游感悟(精选6篇)
旅游调研报告(精选22篇)
旅游句子(精选350句)
关于旅游的作文(精选89篇)
【实用】数学论文作文3篇
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论文
浅谈“数字感”为数学技能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