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通用10篇)(第15页)
本文共计27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全面实施清产核资和企业清理工作,盘活存量资产,夯实国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粮食企业存在人多、债多、坏帐和应收帐款多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良友集团抓紧开展全面的清产核资和盘活存量资产,加快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的分离。成立了企业清理中心,对“壳体”企业实施统一托管,统一清理,降低清理成本。截至20xx年底,共关闭企业180多个,并已将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基本消化完毕。
(三)整合企业资源,增强控制力,强化企业管理。良友集团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对所属企业进行重组,实施扁平化管理,精简管理层次,撤消了行政性管理公司,以资产为纽带建立投资管理关系,设立若干专业化管理的事业部和分公司;对子公司全面委派产权代表和财务总监,建立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投融资、担保、大额资金往来、重大物资采购、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建立了财务预算制度,对所属企业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组织企业修订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从上至下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
(四)积极推进减员分流工作。针对粮食企业员工队伍存在富余职工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较差的问题,良友集团结合企业改革重组,对所属企业重新定编定员,通过多种途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分流的职工人数达到集团19xx年成立时职工总数的85%,其中政策性企业分流人数达到74%。目前,企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
同时,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员工培训,共向社会招聘引进大专以上学生及各类成熟型专业人才600多人。采取安排岗位实习、组织各类业务培训、挂职锻炼等措施,对优秀青年重点培养,提高员工素质。
二、加快结构调整,发展主营业务
良友集团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加快发展粮油加工、粮油仓储物流、连锁零售及粮油贸易三大主营业务为重点,抓紧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调整。
(一)加快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为适应粮食流通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发展现代粮食物流,良友集团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上海市粮食安全和供给稳定的工作要求及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对粮食仓库布局实施上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搬迁撤消中心城区粮库8个和油库4个。同时按照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科教兴市战略,围绕建立粮食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和服务全国的要求,选址浦东外高桥长江口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粮食储备和中转库;在上海黄浦江上游扩建邬桥粮食储备库。新建的外高桥粮食储备库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粮食现代物流基地之一,占地面积约为1020亩,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要求进行设计,整个仓库布局分为码头、铁路、仓储、加工、后勤保障等六大区域。长江岸线350米,码头分别能停靠5万吨级和5000吨级货船,内港码头能停靠500吨级货船。粮库仓容35万吨,油脂储存容量20万吨。与此同时还将安排建设技术先进、规模化的粮食和植物油加工厂。外高桥粮食储备库及码头设施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xx年底基本建成。
(二)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全面实施粮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布局调整。良友集团根据市政动迁和“三废”治理的要求,先后搬迁中心城区的粮油加工企业8个,关闭11个。同时结合布局调整,对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部分先进设备,建成了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的油脂、大米、面粉、主食食品等生产骨干企业,年加工大豆90万吨、精炼油20万吨、小麦50万吨、稻谷20万吨,为保障上海粮油供给稳定服务。
(三)发展连锁零售网络和粮油进出口贸易业务。良友集团整合粮油零售网点的资源,组建了上海良友便利连锁有限公司,将传统的粮油零售商店改造成为现代的连锁经营便利店,形成连锁销售网络,平时参与市场竞争,在粮食市场发生波动时发挥稳定市场粮油供给的骨干作用。现在便利门店已达700多个,其中上海市内的门店500多个,成为上海有影响力的便利店之一。特别是在发生“非典”疫情及粮油市场波动中,便利店积极地发挥了稳定粮油价格、保障供给的主渠道作用。良友集团还发展粮油进出口业务,20xx年粮油进出口业务量达到85万吨,贸易额达到25亿元人民币,成为上海市重要的粮油进出口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