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第5页)

本文共计273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编写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案

  1.加大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高等学校要利用校内各种宣传文化方式,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使学生们从内心意识到这种教育。大力地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们的认知度。使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们。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大力向学生家长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要帮助学生家长们充分认识良好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家长们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2.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应,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校园。要大力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德育功能。首先就要培养“爱心文化”,我们的师生都应有一种爱的精神。老师爱学生,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对孩子们的一种关爱,对他们负责。老师们之间应该精诚合作,同学们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开展一些老师与同学之间共同协作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是师生间感情更好,也为将来开展工作做铺垫。这些活动还能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彼此间相互了解,以后也能够互相帮助。还应该多开一些总结会,通过活动有什么认知,有什么不足。使同学们互相学习,这样同学们自然而然的就有了感恩情怀。

  五、结语

  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高等学校应该把感恩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以他为基本点,构造一个完美的校园。把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共同构建感恩型教育。只有抓好了感恩教育,才能创造良好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为学生们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也能为建设感恩型社会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第5页)5

  摘要: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和途径,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引导感恩行为,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才会正确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自觉践行感恩的实际行动,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感恩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所崇尚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感恩教育的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感恩教育的文化价值所在。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接点。感恩教育就是最佳的对接点。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由他们传承并发扬光大。但是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受到来自不良文化影响较为严重,部分大学生则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抛掷于脑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尊师重教、感恩自然等思想,在他们的视野中失去了吸引力。目前大学生中存在道德缺失、知恩不报、不讲信用等不良现象,只有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感恩价值观,才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善”的品质,使他们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恩教育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品质。

  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志也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感恩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新生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但是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称的现象:无视父母的辛劳、老师的付出和社会的关心,不能承担对自然恩惠的保护责任。因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感恩之心回报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和祖国的培养,培养他们具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品质,对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时代新风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感恩教育,把感恩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怀感恩之心,留感恩之意,存感恩之情,行报恩之举,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