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语的哲学意蕴(第7页)
本文共计44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分析客观事物时,要把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相结合。对待具体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在分析矛盾时,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下面这些成语反映的内容正好脱离了这种方法。如:截长补短;拆东墙补西墙;割肉补疮……。 
   
  七、认识论与实践观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论就是一种反映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可知论,如成语“格物致知”。唯心主义的反映论却是不可知的,如成语“蝶化庄周”。 既然认识论是一种反映论,那么这种反映有时难免会片面化、表面化。反映这—哲学思想的成语有:不求甚解;井底之蛙;浅尝辄止……。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反映实践对认识的影响的成语有:多见广识;孤陋寡闻;熟能生巧;百闻不如一见;识途老马;……我们强调“知行合一”,有理论就要靠实践来证明,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反映认识对实践的影响的成语有:开卷有益;运筹帷幄;必躬必亲;游刃有余……。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看问题处理事情要理论联系实际,反映这一哲学观点的成语有:兵无常势;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在认识论中,还存在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想。成语如: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纸上谈兵……。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