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舞蹈论文 > 正文

谈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6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调性促进舞蹈的情感传递

  在音乐思维中,调式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调式在音乐作品中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与规范和声或旋律。不同的调式有着不同的音阶结构,使得音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色彩。舞蹈表演中的风格变化也需要以调式作为基础,只有熟练地掌握音乐中的“调式”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首先,创作者应该对不同的调式都详细了解,包括五声调式、小调式、大调式等,它们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其次,舞蹈创作者要擅长于调式的灵活转换,以此准确地体现出舞蹈作品丰富的情感色彩。例如,大调式结构的音乐作品通常体现出暖色调的情感,小调式结构的音乐作品则体现出冷色调的情感。同时,在舞蹈表现过程中,音乐调性的转变也有利于推动舞蹈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这可以准确地体现出舞蹈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促进观众的情绪起伏多变。即使是旋律相同的音乐作品,若调性不同,那么音域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传递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值得重视的是,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切忌将音乐作品的情感与舞蹈作品的情感设计成相同的,二者是存在差异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舞蹈中的情感变化等同于音域高低的变化。

  (三)旋律彰显出舞蹈情绪

  由于音乐旋律的形式与人的语言的音调形式非常接近,所以音乐旋律的音律、形态、风格以及行进方向等多个方面非常容易被观众的感官所接受,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进而促进观众听觉上的强烈感受以及情感上的共鸣。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音乐的旋律直接影响着表演者的情绪,特别是旋律的行进走向,可以把舞蹈情绪演绎到极致,从而拉近了观众与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距离,给予观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一般情况下,向上进行的旋律线所传递出的是有紧张度和增长的情绪;向下进行的旋律线传递出的情感的力度则有所减弱,即是放松的情绪。同时,旋律音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情绪的发挥,音域的不同也使得舞蹈作品所表现出的感情程度不同、色彩不同。旋律音域的灵活多变对舞蹈表演者的空间动作有着直接影响,从而引发情绪上的灵活多变,升华舞者的情感。舞蹈作品创作者应该巧妙地运用旋律,充分展现出舞蹈本身所含有的独特的思想和情绪,逐步将观众带进舞蹈表演者的情感世界中,从而有利于观众更加深刻、全面地体味到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此外,音乐旋律还为舞蹈表演者创造更广阔的表演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促进他们准确捕捉到舞蹈的情绪。在舞台上,音乐旋律四处环绕,渲染着整个会场的氛围,能启发舞蹈表演者,促进他们深入地、真实地、完整地展现出舞蹈人物的情感色彩。

  三、音乐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在舞蹈作品创作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的表现手段通常分成两个部分,即基本表现手段和整体表现手段。其中,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一般涵盖音色、调式、节奏、旋律,而音乐整体表现手段主要是音乐的曲式结构,一般涵盖有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以及回旋曲式。音乐基本表现手段又是塑造舞蹈形象的基本材料,而音乐的整体表现手段是规范舞蹈逻辑关系的载体,其对舞蹈本体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举例分析音乐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运用,具体如下:

  以女子傣族独舞《月光下的象脚鼓》为例,这个舞蹈作品的表演方式是傣族女子独舞,道具为象脚鼓,有着浓郁的民族风味,该舞蹈是受到象脚鼓传说的启发而创作的。这部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为一位美丽的傣族少女在幽暗月光下轻轻起舞拨动心弦的美丽画面。创作者在舞蹈与音乐的编排上,主要运用音乐结构中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中部、呈示部和再现部等,利用再现部进行缩减,且将呈示部所表达的音乐主题进行再现,促使舞蹈的情绪始终都围绕主题变化。从整体而言,这部舞蹈作品的舞蹈结构和音乐结构并非是一次成型的,创作者运用反复创编来完成。在舞蹈编排中,创作者利用象脚鼓打出的音域和演奏速度的变化,舞蹈情感和音乐旋律的有机结合以及舞蹈结构与音乐结构的协调统一,充分展现出音乐表现手段与舞蹈表演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实现了舞蹈与音乐、影与音、舞蹈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统一结合、互相交织,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激发观众的内心情感,与之共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