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舞蹈论文 > 正文

傣族舞蹈审美的浅义论文范文(第2页)

本文共计26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傣族舞蹈中上肢的手和下肢的脚以及头都极富有表现力,下体多保持半蹲状态,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与手臂形成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舞时双腿半蹲,双手叉腰,上身向旁倾斜为基本舞姿。舞时一般前脚掌着地,但不强调有力地踏和跺,落地时轻而稳。傣族舞除下肢有丰富的步伐,小腿的灵活运用外,手和上身丰富的舞姿也极具特点,手式多样,同一姿态,同一动作,手式不同就有不同的舞蹈形象和含义,上身的挺胸、收腹与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以及柔中带刚的舞蹈韵律,使傣族舞既有动态的韵律美,又有静态的造型美。

  “一顺边”的美是傣族特有的安详、舒缓动律中体现出来的美好舞蹈形象,虽然傣族大多生活在山谷间的平坝上,但山地的动态特征也反映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尤其是妇女,她们在担水、挑谷、扬场等劳动时的步态和形体动态中,多有“一顺边”的特征。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罗雄岩认为“一顺边”的美,源于高原的劳动生活,来自高原民族的审美心理。在高原上山路崎岖,人们往来间有诸多不便,上山、下坡自不必说,就是一般走路也和在平原上大有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脚掌的着力点和身体的平衡上,于是逐渐形成了“一顺边”的体态。

  傣族人的身高普遍偏低,体形较小,娇小玲珑。生活中喜欢穿着一种筒裙,这种筒裙长及脚裸,高齐腰,紧紧裹着下身。在河里洗澡时筒裙可以作为屏障,还可作为包头巾将洗好的头发包好。由于筒裙的开口不大,所以人们在行动时,只能小幅度运动,又由于筒裙长及脚裸,穿着的人每走一步路都要用脚跟向后上方踢一下才不会在脚落下的时候踩到裙子,再就是傣族舞蹈与印度、缅甸等国家的舞蹈一样,体态处于下身半蹲状态,这就形成了傣族舞蹈风格突出的步伐动作——勾踢步。当舞蹈者在做勾踢步时,每走一步都要将裙子轻轻地撩起,就像平静的河水掀起小浪花一样美丽。

  探索傣族民间舞蹈文化,无法抛开傣族的悠久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傣族人民对水的依赖,对水的热爱。“水”在傣族人民看来是世界的本源,人与动植物是水的衍生,人的心灵与世界万物同处一源,并且人的行为可以与某种神秘力量和宇宙之间相互感应,从而达到天人和谐。反映在傣族的舞蹈文化风格特征上,就是安详、舒缓的动律;“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充满亚热带的舞蹈风情。

  参考文献:

  [1]高立士.傣族谚语.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5.

  [2]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民族研究,2006,(2):58-5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