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关于会计工作中的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比较探析(第4页)

本文共计24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5 固定资产核算比较

 

  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与事业单位相比较没有与之对应的固定资金。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事业单位会计在对增减固定资产核算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对应的固定基金进行增减的核算,其结果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等于“固定基金”账户的贷方余额。

 

  但也有特殊情况,即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在租赁费未清偿时,“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账户的余额不等。

 

  6 收入及收入核算的比较

 

  事业单位收入与企业相比,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事业单位收入的来源包括单位自身业务活动所取得的业务收入,从财政或上级取得的拨款收入,进行业务活动时具有偶发性、边缘性的收入。

 

  这一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对收入进行核算时,设置了多达7个收入性质的科目。而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因此其收入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预算会计的收入目的与企业会计相比较是非营利的。资产供给者向事业单位提供资产后,不要求偿还或不要求取得与其所提供资产等比的经济利益,而是要求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某类商品或劳务,所以事业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利,相应地,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收入也就具有非营利性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因为收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企业与事业单位相比较取得收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应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组织收入的核算。不同的收入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其特点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等级账基础。

 

  事业收入是为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收入,这些收入的目的具有非营利性质,应该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核算;经营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取得收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盈利,为了正确地核算各期损益情况,可以采用权贲发生制的原则核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