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生命科学学科基本观点教学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7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围绕生命科学学科观点设计和组织教学,发挥以基本观点为线索的教育优势

  学科基本观点一旦形成,就能稳定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由于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基本观点不断被用于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反而会越来越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以学科基本观点为背景的教学情境,重视以基本观点为线索的教学设计,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学科中最核心、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要素体现出来,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以学科基本观点为线索的教育优势,体现学科观点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拓展学科的育人内涵,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学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实例,说明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如:鲫鱼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蝗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叶片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虽然教材中提供的例子很多,但比较分散,若单纯根据事实性知识去学习,教学内容及过程将变得非常繁琐。若用“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的观点为线索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就可以在这些零散的生命科学事实性知识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使得相关的内容得到有机整合,从而提升了生命科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课,教材内容丰富,呈现方式直观,运用了许多形象而生动的图片。学生虽对生物的适应现象并不陌生,但对适应的认识大多是零散的、不全面的,尤其是对该内容中隐含的学科基本观点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教师对具体的知识点作详细的分析和概括,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学科基本观点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尤为重要。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学习任务:查找教材“思考与讨论”中某一种生物(从长颈鹿、鲸、企鹅、猪笼草、仙人掌、生石花六种生物中选择)的资料,作如下研究:①它属于哪一类生物(已学过的生物类别)?②它最有趣的特征是什么?③它生长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在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上如何适应这种环境?并要求学生用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课堂上首先通过北极熊在天寒地冻中生存的一段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也表现在动物的`行为上;然后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分析六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以感知促进学生认知功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最后通过分析实例“雷鸟的遭遇”,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从而懂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逐步形成生物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的问题“为什么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的环境能够如此适应?”并以长颈鹿为例让学生们分析理解:①在远古时代,鹿群中的个体有没有差异?为什么现在鹿的颈部这么长?②如果低矮处的植物被吃光了,鹿群中颈长的个体与颈短的个体相比,哪个更易存活下来?③经过若干年之后,鹿群中的鹿在颈部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经过一组问题串的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分析出鹿形成长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认同了现今的动植物具有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都是在漫长的年代中不断进化的结果,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科基本观点能够反映生命科学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学习过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的认识。它具有很强的生成性,能有效地实现学习迁移,使学生终身受益。目前一些学科基本观点的学习和评价难以在某一次考试中体现,加之部分教师对学科观点教育的认识不够,学科观点教育的效果仍不尽人意。如何提升教师的育人素养,如何提升学科观点教育在学科素养培育中的价值,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钱军敏.浅析高中生物学基本观念及其教学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1(2).

  [2]胡玉华.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1(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