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大型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第2页)

15 次下载 2 页 323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鉴于上述因素,降压井布置在基坑内偏南侧。但是降压井布置在基坑内,在降水施工结束后必须采取有效的封井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截割与碰击,对井管的保护要求较高。具体布置为:坑内布置5口降压井,坑外布置2口观测井。采取真空深井井点降水方案,基坑内设15口 273降水井降潜水,单口井点的有效降水面积约为250m2,井点间距为15~16m。

  3.2,降水(压)井构造与设计

  (1)井口应高于地面以上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采用优质粘土或水泥浆封闭,其深度不小于4.0m,保证管内真空度达到要求。

  (2)降水井成孔孔径 500mm,降压井成孔孔径 550mm,降水井与降压井的井壁管均采用直径 250mm的焊接钢管。

  (3)降水井与降压井均采用桥式滤水管,滤水管外均包一层30目~40目的尼龙网,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相同。降水、降压井的滤水管位置均根据各井位对应的地质剖面来设计:降水井设2段滤水管,长3m和4m,分别设于基坑底以上第④层土和基坑下第⑤层土中;降压井的滤水管布置在第⑤-2层(微承压含水层)与⑦-1层(承压含水层)中。

  (4)沉淀管主要起到过滤器不致因井内沉砂堵塞而影响进水的作用。沉淀管接在滤水管底部,直径与滤水管相同,长1.00m,沉淀管底口用铁板封死:根据本场地的地层情况,降水井的深度不宜超过⑤-2层的顶面深度,为了确保降水井底部滤水管的长度,主体结构内的降水井均不设沉淀管,降压井设沉淀管。

  (5)采用洁净的粗砂从井底向上至地表以下4.0m,于井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均匀围填。采用颗粒磨圆度较好的粗砂,从井底向上至滤水管顶部以上2.0~4.0m围填。

  (6)在降水(压)井粗砂的围填面以上采用优质粘土围填至地表并夯实,将降水井管口密封保证不漏气。降压井封井采取在井管内先填瓜子片碎石,然后注浆再灌注混凝土的封堵方法。

  3.3,主要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

  3.3.1,降水井注意事项

  (1)严格密封降水并井管,保证真空管路系统在土方开挖前真空度达到-0.06Mpa以上,土方开挖过程中,真空度会有所下降,但须控制在-0.03MPa以上。

  (2)降水井随着基坑开挖,暴露井管随时割除封堵。为方便挖掘机在基坑内作业,井管随着土方开挖而分段割除,并用粘土回填密实,保证有足够抽水能力的真空度。

  3.3.2,降压井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阶段:根据基坑不同部位在不同开挖深度分别计算需降低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高度。由基坑底板的稳定条件: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压力应大于承压水的顶托力,计算得基坑开挖阶段承压水位需降低值根据计算,在基坑的不同部位开挖到危险深度时,应开启相应部位的降压井进行抽水,并及时观测相邻部位停抽井的实测水位深度(即需降承压水的水头高度)来调整是否需增开相邻部位的降压井。

  (2)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上体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相应强度后,底板与地下墙连成整体共同作用,其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经验算能够满足大于下伏承压水顶托力的要求,故主体底板浇筑完成并达到相应强度后可停止降承压水。

  4,结论

  本工程采用降水、降压井结合地质条件,运用真空及多段滤管等措施,比较好的处理了淤泥质粘性土渗透系数低及局部地层缺失后的微承压水与承压水联合作用的难题。在降水过程中可以发现土体空隙中的自由水一般在30天内基本被抽出,且前期抽出量大,后期抽出量小。降压井抽水可明显看出承压水补给量很大,必须使降压井的影响半径足够,并保持一定的抽水速度,来保证整个基坑底板的稳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