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主管理论文(第10页)
116 次下载 17 页 2890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加强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1、提倡人性化管理与民主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共同承担着处理好班级管理工作的责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也应该是益友。在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中师生更应该追求一种平等的关系,作为班主任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班级管理的重担。初中生思想逐渐成熟,班主任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具体来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无论是班委会选举还是制订班级管理制度,都需要采用更为民主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这样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制订出来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才会更具约束力。
2、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关注问题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普遍存在,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根据学生心理规律等,给予其更多的鼓励与引导,锻炼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其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地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这样也有利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为学生营造一种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推行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方式
单一的班级管理方式,特别是强制性的制度性管理,容易将班主任与学生推向情感的对立面,容易让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自暴自弃,不符合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提倡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避免利用强制性的手段去矫正学生的行为,更多的需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让其能够明辨是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成为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从思想层面出发,采取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方式,改进班级管理内容,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垒、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韩克思,史振泉、浅析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学周刊,20xx,(1)、
班级自主管理论文(第10页)8
摘要:鉴于传统班级管理班主任一手包办,学生在老师的权威下被动地接受,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极度缺乏信心等弊端,以及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笔者结合实践对初中班级自主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班级;自主管理;和谐师生关系;班级文化
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环境,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途径。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并让学生在其中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体现和发展,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别是笔者所任教的地区,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任何事情都有人给想好、做好了,甚至有些学生洗澡都需要家长帮忙。这样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在学校时表现出自制力比较差、独立性不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没有责任意识、集体荣誉感不强。由此笔者就开始思考,我们的学生是不是真的越来越差?现代的学生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应该比过去的更加优秀:他们的身体条件更好,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数量都是过去的好几倍,他们的心智比过去同龄的孩子要成熟等。但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很多班主任尽管口中喊着很累,却不敢或者是不愿放手真正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依然在沿用过去老的管理模式,还是从早监督到晚的“保姆式”管理。其实一个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自主管理,也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激励和引导下以个体和团体协作的方式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它能不断完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感知、自我辨析、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便是他们有一天离开校园,踏上社会,依然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我们都知道,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促进学生素质自主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班级自主管理进行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