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本科毕业论文(通用9篇)(第5页)
102 次下载 13 页 2221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人力资源是医院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护理人力资源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是保证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提高整个卫生人力系统的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唐山市某全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例分析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
一、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唐山市某医院儿科、妇科、ICU、内科(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科等)、外科(包括心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病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全体在岗的护理人员,以及每天的不同等级护理病人数。
(二)研究方法
1.自行设计的医院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医院名称、实际开床位数、护士总人数、医生总人数、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以此表数据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从文献中摘录出的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
2.根据护理人员基本信息表调查出护理人员年龄、护龄、学历、职称、聘用性质。采用构成比、相对数等指标描述护理人员占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比重及医护比、床护比等情况。
3.护理工作量调查表包括科室名称,护士人数,床位数,每天一、二、三级护理等级病人数。
二、结果
(一)唐山市某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总量分析
唐山某医院的医护比、床护比、卫护比状况以及相应的国家配置标准。
(二)样本临床科室护理人力资源分析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15个临床科室的病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内科系统的心内、神内、内分泌等科室;外科系统的心外、神外、骨外、肿瘤外科等;妇科、儿科以及急诊科的各病区。
1.护理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本研究应用标准床护比和实际工作量法测算各样本科室所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
2.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从护理人力资源的年龄、护龄、学历、职称和聘用方式等方面来分析护理人力资源的结构。
三、讨论
(一)护理人力资源匮乏,配置不合理
该院总床护比为1:0.81,基本达到了卫生部颁发的标准。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美国的床护比为1:1.6,法国为1:1.2,均高于我国的标准。从医护比看,为1:1.88,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1978年卫生部颁布的《编制原则》要求三级医院的医护比为1:2,结果明显低于此标准。亚洲国家平均医护比为1:2.019,新加坡的医护比为1:3;日本的医护比为1:3.9。英国、德国等国的医护比例都超过1:4,芬兰、挪威等国家的医护比甚至超过了1:6。不难发现,我国总体上的医护比例倒置,护理人员配置数量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功能制护理下,除神内科、神外、心外、骨外、口眼科和儿科的护理人员数量比较充裕外,其他各科室均存在缺人现象。而在整体护理模式下这四大系统内的15个临床科室的病区均存在缺编现象,护理人力资源数量严重不足,护理人力资源浪费是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
(二)护理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该院护理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共占63.64%,而全国此年龄段的护理人员比例为55%,表明该院护理队伍趋于年轻化,说明该院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较足,但是过于年轻的队伍常意味着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力量薄弱;护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占护理总人数的比重最高,占35.14%,在10年以下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为53%,这提示,该院护理人员的护龄相对较短。该院护理人员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占58.97%但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员数量微乎其微。从护理人员职称结构看,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仅占总数的5.56%,而初级职称则高达63.64%。该院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比例约为1:5:11。根据卫生部颁布的l:3:5:7的高、副高、中、初级比例及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高、中、初级的1:3:1的比例,该院的人才职称结构差距较大。
(三)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专业水平不高
护龄在10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了一半,这表示该院护理人员的护龄相对较短,护士专业成熟度低,临床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对护理质量必然产生不良的影响;该院护理人员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97%,但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员数量微乎其微。由此可见,虽然该院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已达到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要求,但缺乏学科带头人,致使该院护理事业发展后劲不足;从护理人员职称结构看,该院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占了大多数,这就表明该院的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与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