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论文

本文共计24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论文

  20xx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自此,以“班班通”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

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论文

  我们洛阳也不甘落后,市教育局直属的63所学校陆续开始进行“班班通”系统安装,目前已全部完工。今年春季开学,11万名学生、7200多名教师享受到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便利。各县(市)区3年内也将逐步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教育对接、均衡教育资源、缩短农村与城市差距的目标。“班班通”工程建设的实施标志着洛阳市的教学手段开始从传统教学方式向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过渡。

  “班班通”工程是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通道和信息内容,联通到每个教学班级,通过多媒体硬件设施电子白板、电脑、背投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系统。它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通俗地理解,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班班通”的含义包含了三个不同层次:

  首先,“通”硬件,每个班级配备适量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这是“班班通”目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其次,“通”资源,在硬件通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硬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信息化的资源。资源是学习内容的数字化表征,是信息化教学及其应用的基础。

  最后,“通”方法,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们学科的每一堂课,尽量做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地整合,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方法不仅仅指课堂信息化有效教学,凡是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信息化有效应用都可以作为其表现形式,比如,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集体研究、协作电子备课、数字化学习型学校建设、家校互联等。由此可见“通”方法才是“班班通”最后落脚点,其本质是打造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

  正因为“硬”“软”相通,资源共享,“班班通”才具有强大的功能。不仅仅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还衍生出更多的如德育信息化、教师培训、作为学习工具使用等实用功能。它成为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学校的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探索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班班通”这种教育现代化装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班班通”的使用效益,我个人认为至少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才能充分发挥“班班通”的重要作用。

  第一、结合班级生源实际情况,有效利用“班班通”终端设备。

  每种教学手段都存在其局限性和有效地使用范围,每种教学技术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

  第二,注重实效,适当地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华而不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