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欣赏教育应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7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2教学方法上的突破
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讲解型授课。高中时代面临升学压力,紧张而刺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体育爱好者无暇了解更多的体育信息和知识,有可能在了解过程中会产生疲劳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直接呈现体育欣赏知识,让高中生直接了解某项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演变等。有条件的高中,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感受比赛的'盛况,感受体育欣赏的魅力,实现体育欣赏教育的目的。二是间接欣赏型授课。即让学习紧张的高中生通过观看大型体育赛事,通过体育解说员和体育嘉宾的详解,使得高中生在欣赏体育赛事的同时全面了解这项运动,同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或表演中的优美身态、健康美及其积极、勇敢、乐观的精神美也会极大刺激高中生的视听感官,从而实现传授体育知识和审美教育的双重目的。如让学生欣赏中国竞技体育史上著名的标志性赛事女排“五连冠”,让学生亲眼目睹运动员的高超技艺,感受运动员在赛事期间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感受现场亿万观众欢呼雀跃、潸然泪下的呐喊助威之“动人场景”,在让学生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涤,获得感染和鼓舞,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进而实现起体育和美育相结合的目的。三是直接讲解与间接欣赏相结合型的授课。即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展示和教学,如在教师讲解中穿插体育比赛录像片段,精彩片段的回顾,再加上教师合理生动地讲解,帮助高中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运动项目。
2.3观念上的应用突破
(1)教师家庭要正确引导。体育欣赏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而应该贯穿高中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欣赏观念,让高中生在懂得欣赏体育的同时更能用正确的态度、文明的举止以及必备的赛事级别知识等来欣赏体育。如在教授跳高项目时,首先让高中生了解助跑、起跳、过竿、落地四个动作技术环节,同时让高中生记录可能影响跳高比赛成绩的各种因素,确保高中生在欣赏比赛时不喝倒彩,能够正确鼓励和支持运动员,做一个文明礼貌的欣赏者,克服体育欣赏中的狭隘、地区主义、暴力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要让高中生学会欣赏排球、足球、篮球这些竞技体育项目,会极大地调动高中生的思想情绪,要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欣赏观,克服体育欣赏的不良现象。此外,家庭也应该成为培养高中生正确欣赏体育的重要场所,家长要正确欣赏体育,并通过良好的体育欣赏方式、愉悦的体育欣赏文化氛围和环境等“正能量”来影响孩子,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体育欣赏观念。
(2)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观念。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始终贯彻的终极教育目的就是终身体育,而高中学校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场所,是衔接高中学生从学会到会用的关键点和桥梁,更是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思想、造就终身体育之才的关键衔接点。因此,高中要通过体育欣赏教育,在开设的体育欣赏课程中向学生展示体育的发展史、发展情况和今后将发展的趋势,将系统的体育基础知识(跳高、跳远、足球、篮球、排球、轮滑、棒球等体育项目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演进)向广大高中生介绍,让其了解并得到系统的学习,以帮助其考上大学之后,在自身热爱并适合自己运动规律和身体状况的体育项目中继续发展。同时,通过体育欣赏教育课程的开设,让高中生了解和掌握必备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规则,以帮助其参加工作深入社会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爱好和设施情况选择合适的健身项目,从而带动全面体育运动的发展,提高全民健身的覆盖率和效率。因此,高中体育教育中的体育欣赏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积极的理念,陶冶其健康的生活情操,帮助高中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3结语
体育欣赏教育作为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了传统的“操场体育”、“比赛体育”,将体育从形式拉向了“心灵”,更加重视对学生体育思维、体育能力和体育素质的培养。然而,高中体育欣赏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体育工作者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加强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增强责任心,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体育,达到教育的目的,为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9篇)
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建造合同实务中的公道运用
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探讨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探究论文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标准资料管理
浅谈油田企业的薪酬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浅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思考
浅谈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
中职美术人性化的教学浅析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新课改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论文
德育如何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策略创新论文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的专题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和正文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