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539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特殊的'教育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 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养、气质培养、性格培养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2.3、特殊的教育对象

  教育的对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 他们主观意志较强,思想复杂,不易把握,但易沟通,所以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说服疏导法、典型榜样法、竞赛评比法、表扬与批评等方法,还可以传授一些心理常识,以及心理辅导与咨询等等,还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3.1、在准备部分安排有针对性的游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游戏大都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在教学的准备部分,有针对性的安排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利用游戏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参与意识与协作意识。

  3.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以“健康第一”的思想来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的进行身体锻炼,促使他们将体育运动纳入到生活中,从而促进体育的社会化进程,让学生深知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还能提高人的心理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培养乐观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远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健康第一”这一观念的宣传教育,利于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因素及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长跑的“极点”现象,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节奏、力量感及韵律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

  3.3、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能够融洽人际关系,沟通心灵,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友好协作等良好品质,而且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计划和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态度;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与培养他们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适当布置课外体育活动作业,并帮助和引导他们自己制定锻炼计划,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4、教师在课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稳的情绪,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扰能力,防止烦躁、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掌握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和体育运动中得情感表现,并分析其成因和处理方法,帮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体育运动。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对学生公正评价,同时教师要精心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注意教学的艺术性、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缩短心理距离,多与学生加强交流。

  参考文献

  [1]运 动 心 理 学 编 写 组。运 动 心 理 学[M].北 京:人 民 体育出 版社 ,1998.

  [2]学 校 体 育学 编 写 组。学 校 体 育学[M].北 京:人 民 体育出 版社 ,199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4页)3

  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不好掌握,教育的可操作性也比较差。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教育经验,这就对高校教师的心理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注意观察平时学生的极端心理状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心理教学素质。

  1.1要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是目前不少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认识不充分、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这种忽略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负责任,因此,高校老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意识。

  1.2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加强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优秀的教育学实践模式不断努力塑造高素质的心理,以教师自身的品质影响学生,在行动上强化心理教育榜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