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79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五、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校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优良的服务意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投入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中去。同时,高校也要培养一批高级会计人才,使他们能够精通会计电算化知识,对会计信息进行熟练加工和系统分析,满足高校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高校应该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使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蓬勃、健康、快速的发展。笔者相信,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必将为中国高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第4页) 篇3
[摘 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的共享和生产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对于企事业的管理模式及水平都有较大的帮助,我们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研究找出它的发展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正。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数据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大大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效益,改变了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电算化应用水平还不高。由于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会计人员大都是中年以上人员,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遍,他们有着传统的观念,甚至有些单位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的计信息系统,但是由于企业的环境跟不上去或者是财会人员的相应知识缺乏导致这些会计电算化系统被使用不充分甚至被搁浅。
2、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成本较高。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离先进的管理水平还有很多距离,现在的`其实单位使用会计电算化大多数是出于形象工程作为出发点的,它们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购置软件时常常不假思索专挑价格贵的而不是选用自身适合的软件,而且在购买以后也不注意软件的使用维护,结果造成软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增加软件的使用成本,造成企事业单位不必要的损失。
3、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由于我国的开发财务软件的单位较多,而且国家也没有叫统一生产标准,导致我国的财务软件品种繁多,通用性差,结果导致企事业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只能依据自身的感觉,同时由于国家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导致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直接侵犯了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利,造成加大的损失。
三、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只能够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事业单位的巨大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这是会计电算化快速普及提高的前提。
2、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
(1)加强国家有关部门对快计核算软件的审查、监督的权利。针对目前我国会计软件市场上出现的这种混乱的情况,我国部门要加大对会计软件的研发及销售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它们的行为,比如制定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统一的型号,这样,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最大限度的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它们的审查力度,国家有关各部门要相应的履行其自身的权利,完善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标准,以推动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并且在评审工作中要做到审批的程序化、制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