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教育的滥用
本文共计9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浅谈关于教育的滥用
1.教育盲点:人性的丢失
现实中的教育往往使人触目惊心,活生生的案例会让人看不到教育本应具有的光环。一次,幼教专家到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一位老师实在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叫来自己4岁的儿子问:“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得直哭。你正吃早点,该怎么做呢?”见儿子不回答,她又引导:“你给他吃吗?”“不给!”儿子十分干脆地说。妈妈又劝:“可是,那个小朋友都饿哭了呀!”儿子竟答:“他活该!”。诸如此类的教育案例不胜枚举。学生的教育从出生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于最后到大学,对学生所需要的是全面的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和谐发展,但教育实践不仅与目标相距甚远,而且缺乏对作为生命个体——“人”的.研究和关注,这对于教育的理论界和教育的实践界莫不是一个巨大的悲哀。其表现形式有:过分地迁就、关爱优等生;对后等生的冷漠或者对后进生失望的暗示,或者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教师自身的不得意、失落后所采取的“发泄式”教育等等。
2.教育断点:教育的不一致
实际的教育在我们现实中容易表现为非连续性、非一致性。而道德人格、价值判断、审美标准等在教育实践者身上容易出现断裂。其表现形式有三:其一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教育实践者可能会表现为时间的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其二是教育者之间的不一致,表现为各唱各的曲,各弹各的调;其三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是典型的言行不一致。这种教育的断点若反应在知识、真理、学术等上面,尚不以为怪。因为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发展学术的思维和实践所具有的非至上性是容许其存在的理由,而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发展学术的思维和实践所具有的至上性更能超越这一断点。但表现在价值判断、道德人格、审美标准等为人处事方面的话,就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严重者会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


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如何合理安排技校学生的一堂课的教育理论论文
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网站推广的作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2篇)
浅谈教育技术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浅谈成人教育的作用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问题
电力信息化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MPA论文范文
分析国际市场下的国际运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策略
服务预售及其实施策略探究
BSC下的高校绩效管理研究
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秘书的说话艺术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莱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文学论文
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