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之情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5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给学生展现民族音乐的机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与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如利用最受学生们喜爱的现代舞、流行歌曲等形式,加进民族音乐的内容,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使学生不再沉迷于流行音乐的情与爱上,而是把民族音乐的情感全面充分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大量地选择民族歌舞,还可以创新地将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以及电声乐队结合起来表演。这样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也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形式、内容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学生的民族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我国伟大的音乐家王光祈曾说过:“优秀音乐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态度娴雅,神思清爽,去野人文,怡然自得,以领略有生之乐。”因此,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走进民族音乐,增强民族精神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我们将不遗余力地进行研究,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奉献力量。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学的发展,外来音乐文化的涌进和现代音乐的冲击,使相当一部分人忽视甚至遗忘了我们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音乐。因此,首先我们的专业团体、传播媒介及音乐工作者要经常广泛地做宣传工作,尤其是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更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地把民族音乐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让我们继承优秀的传统,同时兼收并蓄,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获得文化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更新,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流淌,涌动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