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1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使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更加生动化。
例如在网络语言最开始出现时产生的符号表情“:)”,通过两个普通的标点符号,便消除了人们通过冰冷机器沟通的冷漠感,使整段对话都鲜活起来,交流双方仿佛能看见对方“微笑”的表情。
这种符号表情能够使人们清晰、明确的了解对方所要传达的情感,与单纯的文字表述相比,更能够体现沟通中的人情味。
网络语言的出现,更为人们的生活和汉语言文学表达添加了无限的乐趣,网民能够将网络语言的运用作为一种休闲、轻松表达自我的方式,使语言表达更具趣味性和幽默性,以便从交流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例如“囧”字的运用。
“囧”字原义“光明”,在网络语言未出现之前,很少有人会用到这个汉字,网络语言出现以后,各种生僻字重新得到了运用,“囧”字也因其与人表情的相近而在网络上流行,并被赋予了“郁闷、无奈”等新的含义,深受人们的喜爱,电影“人在囧途”便是运用这一汉字命名,有效增添了电影名字的趣味性。
另外,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使汉语言文学在表达上更为简洁。
有学者认为,作为信息载体,语言文字必须具备简明精约的品质[2]。
现代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语言简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要求,网络语言能够突破运用的语句结构、表达方式,并充分运用数字、字母、谐音等代替过于复杂的表达方式,有效提升了文字的输入和交流速度,满足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要求。
例如用“你造吗?”代替“你知道吗?”、用“酱紫”代替“这样子”、用“520”代替“我爱你”等。
网络语言很多都来自于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因此,也能够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反映、传达,例如至今还比较流行的“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这一事件本身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这种社会现象的重视,也正是因为人们对这种新奇网络语言出处的好奇,使网络语言具备了突出社会问题、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象的作用,补充了汉语言文学中相对缺乏的作用效果。
(二)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打破了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规范,很多词语的含义、语句的用法都被刻意曲解,并大量的运用错字、别字,给语言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中,由于其正处于最佳的学习时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是辩解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极易养成不规范表达的习惯,并在写作、口语中普遍运用,逐渐丧失了语言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等,对语言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例如网络语言中十分流行的“杯具”一词,人们主要用其谐音代替“悲剧”,将本为名词的“悲剧”一词作为一个形容词运用,使很多青少年在语言学习中也开始运用其错误的词性,并形成习惯,难以矫正。
再例如网络语言中的“挂了”主要用于表达“死亡”,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很多青少年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也运用这一词语,甚至在试卷上直接用“挂了”代替“死亡”以此,严重阻碍了其写作能力的发展,并使其语言鉴赏能力不断降低,淡化了汉语言文学功能在青少年身上的作用。
同时,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渐频繁,很多外国友人对汉语言文化十分感兴趣,并前来我国深入学习。
而网络语言中有很多对词语刻意误解、读音误读变异的情况,对其学习和汉语言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例如“黄昏恋”的原本含义是指中老年人恋爱,而在网络语言中却将其刻意误解成“傍晚出去锻炼”;“稀饭”的原本含义是粥,而在网络语言中故意将其读音误读,以表达“喜欢”的意思。
这种方式不仅为人们的交流造成了障碍,同时会引起众多的误会,误导他人思想,很可能在运用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以网络语言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
有学者认为,每一个时代的语言都是当代的知识青年创造的[3]。
网络语言作为21世纪新兴语言,充分展现了这一时代青年的精神文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使人们沟通交流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