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实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24页)

本文共计554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采用适当、科学的教学辅助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过程。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亲身实践,适当地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性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作为一种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行为。二是活动竞争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心理实践活动中获取实践经验,强化理解,创新思想。

  4.全面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非常重视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不同,在教学指导方面不一定就要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可以鼓励学生并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发挥。二是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畅所欲言,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积极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5.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针对性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教育教学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一方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要注重个性化和实用性。由于学生个体在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特色也会略有不同。实施该模式的宗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时提供策略和方向上的引导,因此应讲求实用。例如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节知识和技巧等。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时,要以人为本,注重区别对待。

  四、结语

  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着主体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要求,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过程应不断完善。同时,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发展状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优势,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3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敏感。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教育

  谈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这正是当前高校教育常见的一个话题。在大学这片沃土上,人们已经习惯了岁月如歌、青春如画的大写意境界。其实不然,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接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变,大学生心理疾患正是在这一特有环境中多种诱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这种状况又常常被人们模糊地认识着,若走近真实和清晰,我们的思考也许将更有价值。

  请看下面的统计两份资料:

  1、肖正军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北京市23所高校中抽取5220个样本,按照学校层次的类别、男女比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调查得出:有23、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女生的问题比为(17、34%)高于男生(16、07);低年级心理健康差于高年级,其中二年级心理症状最为突出为17、56%;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为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