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论文集锦[15篇](第13页)
本文共计4510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一级土地整理的收益分配
第一,一级土地整理的收益分配途径。政府相关部门、土地开发企业围绕一级土地整理进行收益的分配,在分配的过程中有多种方式和手段。一方面,可以依靠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授权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中对整理的土地进行公开的出售。将土地出售收入扣除掉必要的成本和费用后所获得的收益,在政府部门和开发商之间按照约定进行分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政府的授权之下,开发商对整对土地进行整理和开发。对于土地出售过程中继续中标,但是不能够继续进行二次开发的企业则应当上交相应的土地出让金之后,按照部门和地区发展规划进行土地二次整理开发,并以此来获得相应的土地整理收益。第二,一级土地整理的收益分配。对于一级土地整理的收益分配过程,包含了首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两个环节。首次分配过程。土地经过一级整理之后,由相应的待开发企业进行商业转让,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则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在一级土地整理过程中,整理的对象是原始土地。由于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土地相关主体所拥有的只是该地块的使用权。在一级土地整理过程中,所收到的土地出让金需要扣除掉成本和费用以及相应的政府提取费用,并上交国家财政土地出让金。在此基础上对剩余的收入进行土地整理收益的二次分配。在一级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具有多个方面内容,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前期项目费用、工程建设费用、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还应当根据国家土地政策法规,对土地收益基金和失地农民保障金进行足额提取。二次分配环节。二次分配环节是在一级土地收益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剩余收益的二次分配。在二次分配环节中,一级土地整理产生的净收益是分配的主要对象。一级土地整理净收益在将国家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扣除掉相关税费以及一级土地整理成本之后,所获得的收益就是一级土地整理净收益。而土地整理的二次分配环节,则应当在土地整理开发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进行,按照两者之间原有的约定对剩余净收益进行二次分配。一般情况下,二次收益分配的比例主要是取决于一级土地整理的难度大小。对于地理位置偏僻、整理难度大的地块,一级土地整理开发商在收益分配上获得的比重相对要高。围绕土地收益的分配,开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土地收益分配完成之后,土地开发企业将成本费用以及法定公积金在收入扣除之后,按照相应的比例在股东之间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
五、一级土地整理的收益税收筹划
土地整理是一项特殊的经济活动。由于一级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和参与,同时土地整理环节和流程也比较多,往往涉及到的涉税行为相对复杂。企业在一级土地整理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印花税、营业税等相关税种。另外,一级土地整理在税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一级土地整理开发企业跟税收主管部门进行友好的沟通,切实减少税收管理风险,围绕土地整理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在此基础上,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减少企业税费支出,增加一级土地整理开发企业收益和利润。土地整理收益的税收筹划应当围绕土地净收益来开展工作,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要做好一级土地整理收益税收筹划的基础性工作。围绕一级土地收益税收筹划,要对前期的基础性工作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整合。实现土地整理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良好衔接。通过对会计报表进行完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定期汇报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合理安排管理决策,事先规划税收筹划,切实降低企业纳税风险,增强企业税收筹划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共同设立土地整理开发公司。在一级土地整理开发过程中,开发企业可以共同设立相应的土地整理项目公司,以此来争取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并共同开发和整理以及投资。一般情况下,开发企业和政府部门可以共同出资成立相应的土地整理项目公司,并在出资方之间进行收益的分配。在项目公司管理上,应当通过掌握多数股权来控制关键管理岗位,确保公司权益,减少税收责任。另外,还应当积极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于开发难度大、地理位置偏僻的土地整理地块,政府一般都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级土地开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此类税收优惠政策,在降低纳税负担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收益。也可以依靠成立项目公司等方式,在所在区域充分结合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企业区域外的税收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