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集合(第33页)
本文共计892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 黄铁矿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比重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黄铁矿分布广泛,在很多矿石和岩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一般呈黄铜色立方体。黄铁矿风化后会变成褐铁矿或黄钾铁矾。黄铁矿可经由岩浆分结作用、热水溶液或升华作用中生成,也可产于火成岩、沉积岩中。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其晶体属等轴晶系。成分中通常含少量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
七、实习心得
对于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感触还是蛮多的。
首先,刚开始上山走的都是小道,加上雨天路滑,有的同学都滑到了。我觉得这无形中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土木工程尤其是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是以能吃苦耐劳而深受施工单位的喜爱,虽然这次爬山没有吃什么苦,但是我觉得从细小的地方就可以联系到以后更大更远的方向。我们必须培养起这种精神,并一直把这种好品质带到学习中、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去。
接着,老师在上山途中给我们讲解、教我们判别了许多地质现象。这让我感触很大。比如风化:以前看山上的石头,只是觉得它们长得不一样,从来没想过它们的声音、硬度会不同。没想到只是敲一敲它们这样很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有很多的收获。外表看起来都是石头的岩石其实内部有这么多的不同。再如滑坡: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山上有些区域是不长树的,更没想过为什么这些地方不长树。看到树歪了也从来没有产生过一点的质疑。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深深地觉得工程地质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它一点也不“难”。
最后,在山上实测断层的产状。在测量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不顺。比如之前没有注意到在测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通过实践,我们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解疑。当自己亲手用地质罗盘测出断层产状的时候,有一种成就感。再一次觉得工程地质就在我们的身边。顿时我对工程地质这一学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我觉得这次的实习活动让我们更加贴近大自然,而通过对工程地质学知识的掌握,让我们对近在眼前的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里,我想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实习的机会,更感谢老师一路对我们的教导。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集合(第33页) 篇22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实习日程安排:
2、20xx.09.01星期二上午,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矿物、岩石标本及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参观。
3、20xx.09.02星期三上午,前往海岸酒店工地,学习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前往学习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20xx.09.03星期四上午,前往实地学习认识坡积土、残积土、花岗岩、剪节理、张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5、20xx.09.04星期五上午,在课室进行实习总结,并学习阅读勘察报告的相关内容,练习沙土液化的计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三、实习的内容
第一天8.31关键词:地学文化、人文素质
上午在xx学院报告厅,首先是宿老师介绍了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接着张院长为我们的实习致开幕词。最后胡红拴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