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私立学校校长述职报告范文(第32页)

本文共计730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4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为完善管理工作,我们继续推进师生对话日记的开展,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作文水平均得到了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我本人也积极进行这一课题的实践探索。在今年5月份撰写的论文《对话日记—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在省级督导期刊上发表,并获得好评。

  本年度,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我们先推出给你快乐我就快乐的人文思想。学校的全体师生以帮助别人、关怀别人而温暖自我,以快乐别人来快乐自己。提出的口号是快乐可以生产,快乐可以传染,快乐可以创造。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达到快乐共享。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给你快乐我才更快乐的人文理念,把让别人快乐比自己快乐看得更重要,把关爱别人,体贴别人作为自己的快乐准则,这样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四、幼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我校幼儿园继续巩固完善四大育儿特色。一是早期阅读;二是双语教学;三是手指速算;四是家园共育。我们重视对幼儿的语言开发和口语表达,为使幼儿从小喜爱阅读,我们抓住3—6岁儿童语言发展和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开展各种阅读识字活动,促使幼儿在小学前就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为入小学系统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不但利用在园时间培养幼儿阅读能力,还利用“每周一练”“阅读空间”等书面形式培养亲子阅读习惯。使幼儿不但能明白短文的意思,还能在短文中认识汉字,使幼儿树立阅读观,从小学会思考,思维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双语教学、手指速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校本年度主要工作内容,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教委领导的倾力支持;得益于兄弟学校的亲切关怀;得益于逸夫所有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教学硬件设施还相对落后,学困生较多,学生两极分化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争取实现教育教学的更大飞跃。

私立学校校长述职报告范文(第32页) 篇23

  一、以“依法治校”为前提,逐步完善学校管理机制

  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工作的大局,我校在上级政府、教育局的领导下,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收费管理规范,课程计划执行严格。对于招生等敏感问题,我们尺度把握合理,和兄弟学校的关系平等和睦。

  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我本着“任人为贤”的原则,认真执行好校长负责制,副校长、工会主席采用直选的方式产生,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并每学期向教代会述职,一年一聘。我校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条块清晰,责权分明,管理中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做好校务公开,重大事项集体商议、决策,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我十分注重在教职员工中做好凝聚力工程,使得“校兴我荣”的思想深入人心。在“育人为本,开潜扬长,整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全体员工的合力推动,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20xx年7月,我校成为浦东新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评审结果为“优”,并在全区的校长书记会议上以电视片的形式进行交流。同年,学校还获得上海市红旗大队、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上海市示范基地、浦东新区二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荣誉。我校也是浦东新区年度自评工作的试点学校,经过一个广泛、深入、认真的自评过程,完善了考评制度。不仅使学校干部和教职工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优势特色、现有困难等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对学校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措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以“求真务实”为原则,扎实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1、强化团队品牌凸显德育实效

  为了适应二期课改的要求,不断探索德育活动的新方法和新途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利用社区、共建单位等资源,成立了德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并有了德育校本教材《辅导员建设》,初步实现德育教育课程化。

  学校“以队促团,以团带队,自主自动,快乐成长”作为开展德育活动少先队工作的理念,形成了一套“团、队一体”的工作模式,少工委的成立,更是开创了德育团队工作的新模式。作为上海市红旗大队,学校的团队工作已形成品牌,辐射效应日益明显。暑期伍旭梅老师参加了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国少先队工作交流会,会上介绍了我校少先队工作情况。11月,浙江省初中少先队工作者一行64人,在省总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开展两地少先队工作交流。全国少先队工作协会副会长段镇老师、上海市总辅导员赵国强老师、以及新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张振杰、朱海燕老师等同志一起参加了当天的交流,他们高度肯定了团队工作对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