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3000字(第86页)
本文共计1732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7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学校方面:
(1)建立并健全“家长学校”机制。在学习时间上,可以采取农忙与农闲相结合,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采取点与面相结合的模式;在活动形式上,可以采取授课与活动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统一的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拉近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距离。
(2)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在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上,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老师的建议以及家教知识宣传等等。各学校要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和教师做“代理家长制”,对所有“留守儿童”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孩子们孤单独处的时间,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青年接触的现象,在学校同样的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3)学校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学校要开足开齐课程,老师多对学生在心理,思想、生活状况、健康、学习等方面进行关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设置爱心电话及邮箱,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定期给留守学生学习用品,图书等物资援助。同时,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家庭功能缺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多运用先进事例来引导他们奋发向上,提升培养孩子道德成长意识,使留守的孩子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
3、社会方面:
(1)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寄宿制学校,改善学校软硬件环境。
(2)净化教育环境。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应坚决制止并加以取缔。
(3)强化社会关爱。一是设立扶助基金,对部分贫困家庭进行一定的基金扶助。二是为农村打工一族在城市提供一个良好的后台环境,解决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里的受教育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关工委、妇联及团委的作用,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聘请当地老教师、老干部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四是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等活动场地,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五是要大力发展本地经济,为此各政府要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多方面采取致富村民的措施,尽量使村民不走出家乡就能找到挣钱的门路。
“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新生事物,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一个缩影,仅仅靠学校老师的教育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才能使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我们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3000字(第86页) 篇29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14个镇共抽取42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20xx年3月20日。
汇总结果显示: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30人,劳动力4966人。20__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人,减少2.12%。据此推算,20__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13477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6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23121人,占留守儿童的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5%,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
14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10%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的占17%,一般的占65%,差的占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