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于支教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30页)
本文共计974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我们的父母很希望能有长期的支教活动,因为乡下的教育条件简陋,而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但很渴望下一辈人能改变命运。和潘老庄村村长的谈话里知道,只要是经济条件稍微好些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到镇上去念书,只要孩子很争气,家里想尽办法也会让他接受好的教育。因为知识改变命运,下一代人身上寄予了他们的希望。但是现状还是很严酷,镇上缺乏师资条件。在城市,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在乡下,初中才全面地教授英语,虽然有小学的英语课本,但因为缺乏老师教授,所以也只能略学一点。一般进入初中,数学除了基础知识,老师会进行深化,拔高题目难度。但是经过我辅导作业的经历看,他们的数学还停留在基础阶段,一套试卷只要是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就做不出来。暑假,他们只有一本暑假作业,没有辅导班之类的额外学习,也缺乏大量的阅读书籍,知识面匮乏。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使用一样的课本,做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题目,却缺乏同样的条件,但要面临一样的竞争状况。表面上看上去这样的竞争是公平的,内里却太过残酷。
这只是一方面,在教育设施状况上,那也是没法比较的。我们的支教活动因为下午的停电被迫中断,原定计划只能取消。据村长的反应,村里经常停电。第一天在朱圩村的希望小学里,破旧的桌凳,一块黑板,没有投影仪之类的设备,只有最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像样的操场,只有一大块草地,一下雨就根本没法使用。图书室很小,而且只有一点点捐赠的书籍,连上下课的铃都是最传统的手摇式。没有扩音设备,我们的文艺演出需要自带设备用具。我们经过了镇上的红窑小学,很具规模,非常现代化,对比相当强烈。
虽然各种条件都相当艰苦,但孩子们很认真。一屋子的孩子,几乎全村所有的孩子都来了。从幼儿园到初中,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庄上的村民们无比热情地把孩子送到村上的文化站,知道我们只呆两天,显得无比失望,我们也只有无奈。孩子们很腼腆,很乖,刚开始怕生,但很快就融入到一起。我给的一些题是奥数的题目,有些难,但让我很感动的是,他们做得很认真、很专心。因为曾经的经历,我一直觉得小孩子很吵,所以不是太喜欢教小孩子,但是现在我不再这么认为。这些孩子很让人心疼,有个三年级的小女孩带着她一年级的弟弟来听课,她弟弟一直在给她捣乱,她一脸无奈却又很努力地做题目,在那一瞬间,我真的想飙泪。原本想尽我们所能地教,无奈下午却停电了,只能辅导他们的暑假作业。
这次暑期实践真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苏北的农村。当然也有些遗憾,我一直在后悔原本答应了上两天课,第二天却跟着大部队而没能去。我当时应该再争取一下,再执着一些,这样也不会有这样深的遗憾。我觉得我非常对不起那些孩子,因为我答应了他们却没能践诺,也对不起那些热情地村民,因为他们满怀期待却失望而归。这是我的第一批学生,虽然只有一天,但是结下了师生之缘,这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如果有缘,还会遇见,依旧是老师,依旧是学生。
2024年关于支教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30页) 篇22
我们踌躇满志地去,硕果累累地归。
带着梦想,带着笑脸,与孩子们共享教育甘甜。
托起希望,托起明天,与孩子们共建情感源泉。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就在于经历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生活……
第一次支教心情很激动,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送人蜡烛,心存光明。一直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感觉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去过落后的农村,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听去过农村支教的同学说,有的地方确实很落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住宿吃饭都是问题,我不能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只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农村走走看看,长长见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农村孩子带去外面世界的信息,这就是我去支教的初衷。
带着一份执着的信念和一颗热忱的心,我们暑期实践小组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江西省泰和县实验小学,将在这里度过难忘的七天支教生活。
我们支教的小学和住宿的宾馆都在县城中心,这里给我第一印象挺好的,和我想象中的艰苦环境差远了。站在校门外远眺,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整洁的绿化,大家都感叹如此优越的条件根本不需要我们来支教。询问小店的阿姨,得知这是县城最好的小学,我想这次支教应该是一次愉快的夏令营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