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关于生产实习报告集合(第34页)

41 次下载 62 页 11294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3熟料煅烧工艺物料、气体、燃料流程

  3.3.1物料流程

  预均化生料从1处进入悬浮预热器系统,被正在上升的气流带往C1,物料跟气体发生热交换。进入C1后,热交换继续进行,并发生气固分离,分离的物料被送往下一级管道。物料又被气流带往C2,如此循环,物料经四级旋风筒,最终被送至分解炉D。在此过程中,物料主要得到一定程度的预热、失水、脱水和部分碳酸盐分解。

  分解炉D内,物料被炉内的燃烧反应进行高温煅烧,物料升温,并发生大部分碳酸盐分解。物料由D被送往C5,经气固分离后送至回转窑R。

  在R内,首先在放热带发生固相反应,生成C2S,接着在烧成带发生液相反应,吸收游离CaO,形成水泥熟料,最后被送往冷却器S冷却。

  3.3.2气体流程

  气体由9(鼓风机)进入冷却器,待冷却的高温熟料将其升温。气体流程分两路:一路为二次风,进入回转窑为熟料煅烧提供氧气;另一路通过三次风管被送往分解炉D,为分解炉燃烧提供氧气。从回转窑出来的高温废气与三次风在分解炉D汇合,之后进入各级旋风筒,对物料进行预热,最后由2排出。

  3.3.3燃料流程

  燃料通过两处加入:由7(窑头喷煤管)进入回转窑;由5进入分解炉。燃料燃烧反应的气体产物融入气体流程,灰份产物融入物料流程。

  3.4回转窑内的物料煅烧

  由于入窑生料CaCO3分解率已达85%~95%,则窑只需划分三个带:

  1)过渡带:从窑尾起到物料温度为1300℃左右处,主要使剩余CaCO3完全分解并进行固相反应,为物料进入烧成带做好准备;

  2)烧成带:物料出现液相到液相凝固止,即物料温度约为1300~1450~1300℃;3)冷却带:大型预分解回转窑中,几乎没有冷却带,温度高达1300℃的物料立即进入冷却机骤冷,可改善熟料的质量,提高熟料的易磨性。

  4、水泥制成和包装

  水泥制成工艺是水泥生产的最后一环。是指把熟料、石膏、混和材共同粉磨制成水泥,再进行包装或散装出厂。

  水泥制成工艺过程中,粉磨是关键工序。在生产中影响粉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物料的粒度:一般要求在25mm以下,最好小于10mm。

  (2)入磨物料的易磨性:影响易磨性的因素有C3S含量、熟料制成中的液相量等因素有关。

  (3)物料温度:一般控制在80℃以下。

  (4)入磨物料的水分

  5、中央控制室和实验室:

  中控室是水泥厂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最主要控制部门,是生产指挥、质量控制的核心部门。该厂中控室包括六个全程监控画面和五个岗位的人员控制岗位。在人员控制岗位,技术人员可通过调节已经划分好的四个模块来进行控制。

  化验室是检验出厂水泥各方面性能合格与否的一个职能部门,它又可划分为物理化验室和化学化验室。物理化验室主要用来制模,测抗折、抗压、细度等物理性能的。其大致过程只在此作简要叙述:制模过程为:砂:水按3:1混合——→搅拌——→制成模型——→上下震动60下——→两次加样——→削平——→分编号、取样——→24小时养护(要求20℃恒温,温度>88℃)。纸好后的模又送到抗折室、抗压室分别做3天、28天的强度和压力测试。

  化学实验室则是主要测定CaO、MgO、Fe2O3、SiO2和Al2O3等的含量。在此将其检验方法叙述如下:

  Ⅰ、溶液制备:增重法称取孰料样品3组→分别放入一个锥形瓶和两烧杯中→分别加水、加适量HCL→电炉加热→取一烧杯溶液倒入容量瓶中→摇匀、水冷→移液管移到三烧杯中,备用

  Ⅱ、测Fe2O3:取一烧杯溶液→加入氨水和HCL→调PH=1.8~2.0→加磺基水杨酸钠(指示剂)→KOH滴定→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为滴定终点。

  Ⅲ、测Al2O3:取测Fe2O3后的溶液→加热70℃→加入EDTA和氨水少许→PH=4.3→用CuSO4滴定→终点颜色为黄色变为紫红。

  Ⅳ、测MgO:另取一杯溶液→加入酒石酸碱钠和三乙醇胺→调PH为碱性→加EDTA和KB指示剂→至酸性→滴定终点颜色为:酒红色变为蓝色。

  Ⅴ、测CaO:再取一烧杯溶液→加KF(掩蔽剂)→CMP(指示剂)→加NaOH调制PH>12→滴定终点颜色为:绿色荧光消失变为红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