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艺术论文集锦(15篇)

【 字体:

艺术论文集锦(15篇)

艺术论文集锦(15篇)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论文集锦(15篇)

艺术论文1

  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素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认知水平的主要方式。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素描的基础地位是公认的,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素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为高中学生创意设计提供了新型的思维方式,因此,有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自身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下面,就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方式及艺术进行试析。

  一、明确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目的

  美术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但不管是那种类型风格,素描都是基础,只是在造型上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树立素描作品是展现客观物象[1]。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授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物象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减弱、加强、取舍、概括等素描艺术处理,表现出在一定光影环境下的物象,根据客观物象产生主观感受,并受到客观物象的限制[2]。高中学生的美术教学中素描训练目标是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及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写实的手法,根据客观物象表现物象的真实性。

  二、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方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轮廓结构和整体的认知结构和整体认识是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整体是观察物体的基本法则,是便于比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整体意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把握,使学生具有全局观,引导学生学会将需要展现的绘画主体控制在绘画范围内,在对局部进行处理时要考虑整体性,进而清晰的表现出主体物在画面的空间结构、主体和个体的关系[3]。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整体,那么就会使自己作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使作品具有画面感。学生在掌握整体方法后,会提高素描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轮廓结构是指在素描过程中,要将事物的轮廓结构描绘清楚,防止造成似是而非的情况,要与美术素描第一阶段理论中钻研轮廓结构有所区别,要做到形象明了、要点鲜明、比例准确、构图恰当[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轮廓结构准确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指导学生建立整体与局部关系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体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深入刻画局部,才能体现整体的丰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局部都是整体,是局部构成了整体,促使学生在学画过程中考虑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从而提高物象的整体性。在研究整体的同时,注意结构,结构是对画面内在的表现,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恩日用,从表及里分析物体的内外结构,使画面看起来自然完美。

  1、在教学中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做到循序渐进

  欲速则不达是中国一句古话,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进行教学工作。长期目标是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有长远的.工作计划,而短期目标不言而喻是短时间内工作计划,因此,将高中美术素描分阶段学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在不断的重复中掌握素描知识,技能、基础,才能在后期将复杂的物体完美的展现在平面上。高中美术素描课程是基础课程,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只有长期的练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同的步骤贯穿在素描学习的每一个不同步骤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素描学习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把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让学生分析画面,通过长期的素描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画面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为学生布置短期作业,锻炼学生的构图、写生能力,结合速写、想象、记忆,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和理解力[5]。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在高中美术素描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物象特点的深入挖掘,使学生发现新事物,从而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在素描训练中,除对物体的基本描绘外,还要进行艺术再现。学生的绘画内容是物象的一部分,是整个画面的组成部分,要想时画面具有表现力,就要对表现元素进行细致的刻画,包括概括、颜色、线条、画面的构成、画面组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欲望,从而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素描的方向及表现方法,同时要提醒学生,基础实在表达个性之前,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将个性融入其中,使画面完整。

  3、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鉴赏力的构成离不开是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在高中美术素描学习中,一幅作品的优劣取决于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程度和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对事物的认识恰恰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及绘画水平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画展,引导学生多学习课外知识,包括文学、美学、历史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素描流派,以及流派的主张、发展等。此外,还要对国外大事的作品风格进行研究,但在研究中要保留自己的风格。通过知识面的拓展,提高艺术的鉴赏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总之,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因材施教,通过美术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

艺术论文2

  摘要:教学艺术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广泛,它不仅体现在第一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且体现在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可以说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贯穿着艺术,失去了艺术,也就失去了教学的魅力。本文从实践角度,重点研究教学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言 教学 艺术

  众所周知,教员上课离不开语言。但有了教学语言,并不等于就有高质量的教学。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员教学的语言水平。教学研究显示:教师语言表述得越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反之,教师语言表述得不清不楚,则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可见,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且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员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手段表现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技巧。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员基本功,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的发展,对教员教学语言的要求更加规范,更加严格,对审美程度的要求日愈增加。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无可指责的语言技术。而教学语言艺术也已经成为全世界教学行家们的共同经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怎样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呢?

  一、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而要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就必须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的内涵,即教学语言应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对事物运动发展的正确概括或总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语言的结构上要讲究逻辑性,其次在教学语言表述上要讲究准确性和学术性。

  所谓逻辑性,指的是教学语言既要和相应的语言逻辑结构和规律相符,又要和教授的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符,同时还要和教学对象思维情况相符。所用的教学语言既要结构严谨,又要层次清晰,将重点明确地表达出来,且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和论证性。

  所谓准确性,指的是教学语义信息和语法要准确,即鲜明、确定、恰当、含义准确。从语义信息来讲,就是说教员要正确地理解和阐述教学内容、定义、定理、例子等。而在教学语言语法结构方面,教员要准确应用合适的语汇组合、语法规则、句子结构等。在做到准确的基础上,教员要保证用最精炼的语言将最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

  而语言的学术性则要求教员要用所教学科的'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是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属于自己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已经经过实践和时间的印证,能够将事物本质的概念和范畴精炼地概括出来。如果教员在讲课中不使用专业术语,而用日常生活用语来代替,他所讲的内容就难以准确反映该事物的本质,例如,教员在战术课中用通俗说法的“打炮”代替军语“炮火准备”,“打炮”二字显然就不能准确反映“炮火准备”的内涵。

  二、教学语言要有可接受性

  教学是一种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教育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便是教学语言。教员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传授知识、技能的质量。而要想将教育信息的传递效果提高上来,首先就要将三种关系处理好:一是要将教学语言输出量和学生能够处理信息的限度的关系处理好。如果教员使用了大量的教学语言,且表达的速度很快,教学对象一学员就会应接不暇,出现“吃不了”现象。反之,教员的输出量过小,语速过慢,学员又会感到节奏松散,感到“没有吃饱”。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一定要将这种关系处理好,表达的速度既要适中,输入又要保持平衡,恰到好处。二是教员要想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就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教员输出的水平一般要略高于学员的理解水平。无论教员的教学语言水平比学员的水平高还是低,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三是要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方言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保证教学语言可接受性的前提。只有规范的教学语言,才能全面体现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从而确保教学效果。然而,我们的教员和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土语,如果不用一种统一规范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因此,教员要以标准规范的字、词、读音进行教学,不能说方言土语和半通不通的文白混杂语,不能生造名词术语,更不能把日常口语中粗俗的语言搬上讲台,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最高要求就是具有启发性。这是由于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产生,而且学员的智能发展也要靠外界刺激去促成。教员在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就是一种外界刺激,而启发诱导主要是靠教学语言来进行的。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呢?

  1.要具有感染力。也就是教学语言要表达得清晰顺畅,有条理,有激情,充满讲述人的感情,可以将问题的关键点抓住,可以让学员感同身受,有共鸣感,进而能够使学员有想学的欲望。

  2.要保持含蓄。也就是教员不可以全部将所教内容和所展示的意境表达出来,要将适当的“空白”留给学员,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一“空白”去发挥想象、去自己体验其中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含蓄要得体,既可以将“空白”留给学员,也可以让学员得其解,使学员能够思而得之。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3.教学语言要有引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能够使用教学语言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出来,能够带领他们去探寻问题的根源。为此,教员应当在适当的教学阶段采用引发性的语言,营造能够引起悬念的问题情境,激发学员探寻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积极地思考。

  4.教学语言应当富有点拨性。要想将点拨性语言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员就应当在关键处、朦胧时将点拨性语言运用起来,将点拨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学员的思维处于困惑状态时,教员可以进行一些提示,这样就可以给学员提供思考的线索,开阔学员的思路,使其豁然开朗。但在使用点拨性语言的时候,要注意适可而止,起到点拨作用即可,给学员的思维留出自由奔驰的空间。

  四、教学语言要有和谐性

  教学语言的和谐性,是指教学语言的语音美、语调美、语速美、语气美,这种美是教学语言的外部形式美。而要想用教学语言的语义美“弹奏出”和谐的乐章,就要变化语言的外部形式美,为此,教员必须做到:在教学语言的语音上,教员要确保规范地发音、准确地咬字,使用强弱适中的音量,既让学员听清楚,又要让他们感受到一种音乐性的语言感;在教学语言的语调上,要轻重缓急,有高有低,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富于审美感,给学员一种语调旋律美;在教学语言的语速上,教员要表达得流畅顺利,保持适中的速度,语速不但要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相符,还要和学员处理信息的限度相应;在使用教学语言的语气上,教员要饱含情感,用饱含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让学员感同身受,让学员经历一次难忘的情感体验。

艺术论文3

  摘要:本文想把私影像纳入当代摄影艺术空间中来讨论私影像在当代摄影中的独特语境,来说明中国私影像的出现与形成既不突如其来,也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文化的发展与发生可能面临的一个必然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私影像私化媒介亚文化

  一、引言

  关于当代摄影艺术与私影像的探讨,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讨论此起彼伏。英国摄影家琼斯班斯的《把我自己放进照片中》一书,则通过讨论自己一生的私人照片来检验摄影与社会塑造的关系。她把私人摄影放到公共价值观的影响之下加以重新考察。罗兰巴特说:“摄影的时代恰恰与私生活扩展到公众面前的时代,甚或是创造一个将私密公众化的新社会价值的时代相一致,私密被公开地消费。”从国外摄影家的摄影实践看,私影像与他们基本上是一种生活态度。

  而在国内,最开始关注私影像的摄影评论家顾铮老师在《现代性的第六张面孔》中,他把私影像定义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情况。狭义的“私影像”可以只为一己之私拍摄、保存影像的行为与习惯。而广义的“私影像”,则是镜头的探视范围越出了个人与家庭而指向了拍摄者所愿意观看的一切领域。

  二、私影像在当代中国

  在中国,拍摄照片总是一种仪式,它总要包括摆好姿势而且还必须要征得同意。“著名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摄影理论巨著《论摄影》中曾描述中国人的摄影观。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时代的来临,文化多元化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摄影原本在艺术家的应用范围中只作为记录过程与结果的辅助性媒介,在新观念以及当代电子文化的激发下,摄影从此具有了不同以往的观念诉求。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摄影观与他们父辈传统的中国人摄影观念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摄影不在是某种严肃的仪式,摄影也不在是专业人士的特权,他们纷纷拿起小型轻便相机(包括轻便数码相机,傻瓜相机,LOMO相机,一次成像相机等)这一武器,处心积虑地想砸碎那些所谓的仪式。

  最近十年数字网络环境的飞速发展,中国新时代的视觉呈现,自恋,充斥,个人,饱和色调,特写镜头,仿佛跟外界隔绝。数字网络环境的出现又提供了一种自我隔绝与大环境以外的小自由。私影像已经成为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同好和共识,也正在成为当下中国一种日益盛行的影像亚文化。

  三、国内私影像的精神及特点

  (一)国内私影像的精神

  如果以现在较为红火的摄影师编号223的作品作为例子,在拍摄上他不以纪录或真相为表达方式,他只是用镜头交换生活。有时候拍摄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是捕捉身边的私人、私物、私事,与每一个可以用相机反映生活的人没有任何区别。编号223认为,他希望能与人分享的,是每一个被拍者不同于常人面前的另一些真实面,这或许是他们不经意流露的,或是刻意表现的,有时候甚至是被设计出来的另一面。顾峥老师曾评价编号223的作品“没有通过摄影区別自己与他人的野心”。

  现在国内新生代摄影者在进行的所有的影像探索,几乎都是自发的,而不是为了迎合某种游戏规则。他们的摄影在最初只和自己有关,但在摄影工具日趋普及,摄影成本迅速降低,传播渠道日益畅通多元的今天,摄影也变成了一种个体传播和社交方式。

  (二)私影像的特点—私密公开

  在摄影所处的时代,属于公众的东西不在是永恒的和普通的事物,事实上越是个人,越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事物,越是努力的要进入大众的视野。摄影这样一种媒介,既深刻地根植于个人的视角,又广泛地扎根于大众的意识形态。上海年轻摄影师samQ一系列80后的肖像照片,选取个人的房间做背景,我们虽不认识被摄的任何一位模特(都是摄影师的80后朋友),但通过照片,我们对他们的房间摆设,穿着打扮,爱好却一目了然。这批新生代努力营建自己房间内的'世界,并不怕展现出来。这些私影像的代表人物,他们作品的拍摄过程,说出了这种(喜爱公开私密)的私影像的特性。samQ不断公开自己不同系列的拍摄计划,记录这个最有趣快速年代的城市新新人类景观。这都体现了私影像的特性:喜欢公开秘密。更有趣的是私影像不一定就表示着私藏,甚至可说摄影公开,才是私影像的另一目标。、

  四、私影像在中国摄影发展中的启示

  私影像这类另类人群所作的尝试与努力是有价值的,这是一种人类对生活现状与现实进行审视他者和自我反观的机会,它给旧的形态的意识观念一个奇袭,表现意图和表现题材方面也有了改变。随着第一批国内私影像走进了艺术范畴而成为了公众话题之后,第二批,第三批的摄影者不断地跟随。这个趋势与相机的普遍化,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大众投机心理有关。

  第一,摄影具有成本低,十分容易的操纵的特性,使得很多梦想走艺术道路的人选择了摄影作为表现手法。摄影艺术是一种对现实的高度概括,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影像工作方式,是一种高贵的雅文化。然而,一批新型的“摄影人”,他们可能从未接触过传统胶卷,可能不熟悉各种曝光模式的特点,在他们的心中,摄影是一种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如同电脑上网、手机发信息一样的生活技能。在他们的手中,照相机只是一种记录生活、宣泄情感的工具。

  第二,中国评论家,策展人和媒体的介入,在很大的程度上主宰着艺术浪潮的定向。策展人的学术主张、艺术品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图像的品质。20xx年11月20日,首届连州国际摄影节,第一批走进艺术范畴的新生代摄影师在“自·私-中国新生代摄影联展”和“走神-上海9人摄影展”中集体亮相,在策展人曾翰和施瀚涛两人的组织下完成的。大批摄影青年以摄影为媒介探索自我表现的同时,媒体的介入,对于私影像的出现也起了不小的作用。特别是广州的《城市画报》在助推私影像方面其推波助澜之功实不可没。

  第三,生活在虚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中的人,很多人无法接受那种由于自发创作而耗尽精力的那种累。我这里所说的自发创作,是说透过自己的理解,努力,创造有意义的图像作品。每个人都想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引起别人的关注,就像每一个年轻的中国摄影者都渴望成为南戈丁、莎莉-曼,这也是正常的想法。私影像,间接性地给一些理想走上艺术道路的人一条捷径。

  五、结语

  情感和人文关怀是个人的,是不可复制的。在这么五花八门的私影像当中,很多造作、生硬、浮躁的作品,恍若我们天天过着同样的生活看着同样的风景,咀嚼同样的食物,令人怀疑作品创作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即使拍照片的人越来越多,真正对摄影,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的人仍然不会很多。面对繁复的个人摄影图片世界,我们应该对摄影有全面的认识,既看到它好的一面也要思考它存在的隐患。不要盲目地追求个人化,制造一些开拓性的图像。为了摄影而摄影,这是最令人遗憾的。从私影像这个概念引申到当今摄影艺术的范畴上,什么是真正的摄影?这个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无论是不是私影像,都需要真诚,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真正的艺术不应该追风,应该与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章光和.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顾铮.现代性的第六张面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艺术论文4

  摘 要 在教学与创作实践中如何把握自己?更需要理性的对社会现象和对自己的清醒认知,不要停留,被各种现象包围,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品格,艺术追求,正视当今时代的生存空间和状态,以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去实现更高的艺术价值,这是油画在现代艺术情境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 形式语言 艺术表现 传统精神

  作者在赋予作品情感和内涵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应该与他所处在同时代的进步意识形态相互联系。因为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是当今中国文化的主要问题,而油画语言的探索与实践则是作者艺术创作品味提升层面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十多年来我始终在执著地保持求新的愿望,大胆实验新的视觉效果,进行各种材料和语言的探索研究。面对日趋变化的国际文化交流环境,各种新思潮和新流派不断涌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西方工业文明的撞击,使众多师范院校的油画教学,在教学模式,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分配等方面受到很强烈的冲击。时代不同了,这是一个信息、数码的时代,人类的生存状态在世界化的潮流里已经改变。整个社会浮躁的心态带来了各方面的影响,急于求成,很多油画作品也有所反映。整体看,画面、图式、构图都很好,但越看毛病越多,都是最低级的问题,体积感,色彩,更不要说画面有精神含量,作品的内涵,从精神品格到技艺语言,依然有心态的反映,看不出有深刻的思想境界凝聚到作品中去,缺乏艺术感染力,依然轻、浅、弱、表面化。这种浮躁心态属时代的产物,是媒体和商业利益的误导与驱动。作为高校的油画教师,在教学与创作实践中如何把握自己?更需要理性的对社会现象和对自己的清醒认知,不要停留,被各种现象包围,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品格,艺术追求,正视当今时代的生存空间和状态,以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去实现更高的艺术价值,这是油画在现代艺术情境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十分必要,但关键是在借鉴与互补的参照中找到融会并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中,我之所以努力于油画传统语言的现代转换,是因为它在多种语言尝试的实践中,把着眼点放在时间、空间,注重表现情感,关注作品深层内涵的表达,从实质上切入当代文化生活,从而体现油画艺术的当代品质。

  一、油画制作与观念方式

  观念与思维方式对一位从事油画专业的人来说,和灵魂与生命的组合一样重要,它是感觉和知觉的组合,是思想过程的结果,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灵魂,就拿色彩的应用来说吧,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不同思维方式的油画家,就有着不同的观念意识,一位具有表现欲望的油画家,一生中会不断地追求最有说服力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因为人的情感和心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即使是画家本人对此并没有执著的追求,但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也会促使画家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寻求表述自己情感的最佳方式,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绘画语言,直到其绘画语言适合自己的理念为止。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艺术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而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去感悟一个共同的艺术世界,理解形式美的深刻含义,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奥妙所在,也可以通过作品的形式美去感悟大千世界变迁的经历,从一个新的角度再度感觉生活美的真实所在。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艺术作品的深度取决于作画者的思想与修养,而一幅作品的精度则取决于作画者的“技艺”,是“制”的具体体现。油画创作,其核心是以色彩精妙的表现技法,抒发自己的审美感受,在当代,油画的表现形式,由于所选用的材质不同、媒介不同、制作方法相异而由此生发,演绎出丰富的笔法、色层和肌理效果,给油画语言艺术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

  很显然,油画创作中的“制作”是为了更丰富地表现作画者的创作意图和意境。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并以独特鲜明的个性语言展示在审美客体面前,给人以启迪,以共鸣。

  二、传统精神与现代情怀

  中国油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它对传统精神的视觉表现和形象体象,对色彩的整体把握,有着独特的审美视角与文化内涵。并因此而获得足够感人的魅力。个人风格和整体的风格连接在一起才构成了艺术的历史,既然是艺术的历史,历史的路径就不可能断裂,才有文化传统到今天还在延续的事实。

  所以,我们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文化语言的交汇中,在文化语境中创造新的艺术风格。

  传统精神注入今天的文化肌体中活化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当代”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承担着文化桥梁和建设的作用。画家忻东旺的作品就是最具人文精神关怀的,他的作品表现的是最普通的人群,尤其以农民工为主体。还有许多有影响的油画家:尚扬、范勃、段正渠、毛焰、李贵男、姜中立、郑金岩等,本着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对艺术形式的追求,显示了各自的艺术风格面貌和语言特征,从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色彩表现趣味、思想和观念。色彩表现是油画艺术中最重要的语言,这些画家应该说都是长期从多方面探索色彩语言的表达空间,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结合中实验性的艺术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心理,是在持续的艺术生涯中锤炼和造就的,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各种材料和语言的研究。有的作品把传统精神和意象观念融入进去,透露出一种传统文化“大象无形”的气息,也显现出了画家对传统文明的虔诚态度和现代人心灵空间的冲突与紧张。这些具有传统文化气息和韵味的油画艺术,灵动着中国笔墨中的视觉效果和生动的气韵,显示出一种中国方式的油画艺术的经典品质和艺术境界。这些画家的作品,现代性也是非常明显的,画面强调语言构建的创造性和个性风格的表现方式,建立风格和绘画语言的独特性,在本土文化的语境中进行实践探索,并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在西方写实绘画的本体中,构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他们的实验性和探索性以及对风格的标示,油画语言的独立性与创造性,都显示出一定的现代性情怀。“笔墨当随时代”是一种精神,真正把握住这一精神的实质,我们就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做到油画创作的现代性探索。

  三、形式语言与艺术表现

  油画创作要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描绘者,转化为艺术表现的主动者。长期以来,油画在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使它具有丰富的艺术样式与风格。油画的材质品性,油画的传统语言与技法,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积累,艺术表现上的精深是与技术上的精深紧密相关联的,一幅好的作品“形”、“色”、“质”的和谐统一,油画的色层,肌理以及笔触等也都是作品中的重要因素,并有着独立的艺术价值。这些经验是历代大师对油画探索的结果,同时也体现出各个不同时期油画对美感不同的追求和表现以及他们的风格与修养。

  色彩对人们的视觉最富刺激性,它是构建油画的一种最基本元素,也是油画重要的语言形式。主观发掘和表现画中潜在的因素是艺术审美的真谛所在,当我们进行创作时,关注的不仅仅是形体色彩等表面形式所呈现的美感,还有通过形体色彩等表面形式所传达出的精神信息。这种精神信息是潜在和抽象的,它是通过具象符号所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精神信息是潜伏在形体或色彩之中的。只有我们艺术表现“到位”了,精神信息才能浮现眼前,反过来说就是只有当你感悟到精神信息的存在,才可能有“到位”的视觉效果。

艺术论文5

  在西方发达国家,展示设计与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但在我国,这种艺术形式还较为少见,属于新兴艺术。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展示设计不再是单纯对陈列品进行展示,而是将艺术的感染力融入其中,并且需要观众适当的参与和互动。展示设计需要紧密围绕在装置艺术的周围,将艺术与技术进行融合,让观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达到展示设计效果的目的。

  一、展示设计和多媒体装置艺术概念的界定

  (一)展示设计概述

  展示空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或是空间范围内,使用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对空间或平面进行设计、规划,将其转化成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展示空间,能够营造出相应的艺术氛围,让观者真正融入到其中,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这种空间展示的形式被称作展示空间,而我们把对展示空间进行创造的过程叫做展示设计。

  (二)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概述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一个特定时间或空间环境里,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或是未消费的物质实体进行艺术性的改造和组合,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丰富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表现。简单来说,装置艺术是将场地、施工材料以及设计情感进行结合以后的综合展示。多媒体技术是应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以及数字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媒体文本、图形以及相应的图像、视频资料和音频文件等进行处理,再将多种信息进行逻辑连接,最终形成一个交互系统。我们把这种系统叫做互动多媒体,而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就是将装置艺术和互动多媒体进行有效结合。

  二、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一)应用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的优势

  第一,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注重对人们生活的延伸,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含其中,进而把社会整体的文化背景作为参考。因此,在表现形式、思考方式、展示效果以及批判指向等方面,都比其他普通艺术形式的表现张力要大。第二,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具有独创性。艺术家使用一些手段,增加对观者视觉、听觉以及触觉上的冲击,结合多种形式和手法对艺术主体进行表现,从而给观众带来全方面、多角度的精神震撼和影响。第三,能够有效引领时代潮流。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能够将自身的发展历史以及艺术形式整合,形成集高科技手段和多媒体于一体的艺术导向,进而成为现代展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第四,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具有综合性。装置艺术囊括了众多学科,如生物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学科以及新媒体技术等,通过加强学科深度以及研究的广泛性,进一步证实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是一门较为开放的艺术形式。第五,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具有交互性。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不仅强调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注重通过互动形式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体验以及思想上的共鸣,使人们在在这种互动的体验形式中亲身感受到这种艺术的独特性,进而增强了其展示效果。第六,注重度对人情感上的表达。装置艺术的根本实质就是为人打造及创建良好环境过程,使用有效地表达方式和手段,创建合理的空间环境,促进人和人、人和环境、人和物体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而提高人的精神欣赏水平,让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证明装置艺术能够对社会文化形态做出反映,从而更好的满足人对艺术生活的需求。第七,一旦将装置艺术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其自身具备的特性就能与所要展示的主体进行融合。优秀的装置艺术品还能够借助多种方式和表现手法,拉近人们和艺术的距离,使观众能够融入到艺术中去,进而获得美的感受。

  (二)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中经常应用的技术系统

  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主要应用信息监测系统、信息收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以及虚拟翻书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创作。它应用了信息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用艺术作品去触动人的感觉。在此基础上,不仅对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媒体进行组合,还对陈列对象中包含的意义与背景进行深入挖掘,使传统陈列手段做到的横向动态展览形式得以实现,让观众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更加丰富,提高了观者的观赏兴趣,同时使观众对设计者的想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三)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的.实际应用

  笔者仅以上海世博会场馆中的一部分场馆为例,对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世界博览会能够有效推动世界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而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青睐,同时也将这种艺术手段应用到了各场馆的建设之中。例如,世博会德国馆的展示项目动力之源、英国馆的欢聚等,都应用了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手段。德国馆的展示作品运用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等来控制感应球的运行方向。该作品使用手法是将多媒体技术同装置艺术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对作品进行展示,让作品能够充分地与观众进行互动,进而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英国馆所展示的作品欢聚,是全球第一个由路人参与并进行展示的装置艺术形式。观众能够成为其中的表演者,跟随着声音、灯光等进行舞蹈,观众本身就是展示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引导着展示设计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目标,展示了文化理念,进而有效传递相应的信息,保证观者能够和展示项目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展示设计中使用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不仅能充分地展示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提升展示设计的感染力。这种新型的艺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文化传播方式,提升了观众的情感体验以及心理感受程度,同时还可根据观者的真实反应做出一定的反馈,进而实现传播文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琳.装置艺术对现代展示设计的影响[J].统计与管理,20xx(7).

  [2]李远.现代装置艺术对展示设计的启示[J].大众文艺,20xx(12).

  [3]王纲.浅议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发展中的价值[J].美与时代城市,20xx(2).

艺术论文6

  笔者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已十余载,在此期间经历了新课程的改革,从《音乐欣赏》到《音乐鉴赏》,从“传统的讲授为主”到“生本教育”,从教材内容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着。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越来越感到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从21年山东省的高考能力题来看,考查的即是考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但仅在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和能力,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 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世界的美好,每天都以积极、欣喜的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努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激活学生身体中的音乐元素。

  一、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

  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内心极其渴望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而时下流行的善于表达情感又温婉好听的流行歌曲正好对应了中学生现阶段的口味,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学生耳朵里听的、嘴里哼的都是流行歌曲,为何他们头脑当中“音乐”的概念就等同于流行歌曲。

  音乐不只是流行歌曲、通俗音乐,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和象征,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学生不了解音乐,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不得不引发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我们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环境和条件?学生的基础教育中是否渗透了音乐教育?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新学期之初我给学生了布置了“课下搜集关于音乐的资料,并展示给大家”这样一个课前作业。课堂上,同学们的展示让我震撼,他们纷纷抖出了自己的收获,从《诗经》、《汉乐府》到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再到交响乐《命运》以及流行歌曲《双截棍》,全面而深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初步感知了音乐,对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摒弃了原来对音乐的片面了解,奠定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础上,音乐教育就可以着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

  二、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

  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座音乐圣殿,只在于我们如何开启它的大门。我所任教的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高一新生入学,在上第一节音乐鉴赏课之前,我心存顾虑:学生们以前接触过音乐吗?程度如何?城区的初中学校会比乡村的音乐教育开展得好一些吗?学生们的音乐基础会不会相差很大?……顾虑很多,也很难解决,但时间不等人,马上就要开课的,于是我抛弃了所有的杂念,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音乐语言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为了避免第一节课出现“尴尬、冷堂”的现象,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从儿时的记忆开始搜索,有的同学哼起了《两只老虎》、《歌声与微笑》,有的同学想起了《我和你》等等,还有很多时下流行的网络歌曲,大家畅所欲言、蠢蠢欲动。我趁热打铁给学生播放了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在听摇篮曲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想象联想的方法感受音乐情景,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身体律动体验歌曲中有规律的'摇摆的节奏。在听交响曲时,我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去感受音乐中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解释,只有对音乐的感受。于是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不懂音乐吗?不!音乐和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乐于陶醉其中,接受音乐的洗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每一堂课我都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音乐风情,要么是纯朴的民歌风,要么是异域的舞蹈风情,甚至是抽象的十二音……我们的学生是热情的,对生活和学习是充满信心和向往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音乐和文化,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修养的人。

  三、拨动学生审美的心弦

  春天繁盛,夏天葱笼,秋天斑斓,冬天纯净,这是大自然的变化之美,但也会常常因为我们的“熟视”而不被发现。万物静观皆自得,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来不得半点急躁,也没有捷径可循。

  音乐首先是声音的艺术,但我们往往只停留在声音的表面而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课堂中我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只是从音乐中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而不能理性地认识音乐、分析音乐。学生的音乐语言是匮乏的,眼神是空洞的,他们害怕表达、不会表述。怎么办?疑惑、迷茫、着急……于是,我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然后我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听音乐、说音乐,一起讨论,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站在他们的起跑线上。在教学中我营造氛围、播放音乐,学生从非洲鼓乐中感觉到了节奏的变化,从《茉莉花》中感受到了民族音乐元素的魅力,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中感受到了织体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门德尔松说: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魂。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艺术论文7

  一、忽视教学艺术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改革中忽视教学艺术便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观念的落后与陈旧。

  (一)“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影响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上盛行的不苟言笑的说教,直道式的讲授,对学生发言的贬斥性评价,考试中不能点滴移动的所谓标准答案等,都成为教学过程异化师生关系、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沉重锁链。

  (二)标准件型的人才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扼杀了学生个体创造的潜能。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常常以卷面考试的分数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品德的好坏,甚至当成唯一标准。这种人才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束缚、扼杀学生个体创造的潜能,而且也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贬低了教师应有的价值。

  (三)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传统的以考试为目的应试教学中,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考试分数,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价值因素。课堂上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造成了政治课就是抽象空洞、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印象,学生学习没有激情,缺乏生动,效果事半功倍,很难体现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四)片面强调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忽视了教师教学艺术的感染性。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数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大多数课件的制作,完全是老师“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体系和脉络,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沟通,这其实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背景下新的说教方式或新的“满堂灌”,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件的奴隶,不能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仍在沿用。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现状基本上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教学评价等基本概念和范畴来建构其方法论体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情感、教学美感、教学意境、教学机智、教学和谐等课题的研究力度不足。

  二、更新观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为改变上诉这些现状,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政治课,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艺术,使教学与艺术融为一体,具体做法如下:

  (一)适应时代要求,拓展和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领域,树立新型课程观。进入21世纪,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就要针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从艺术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不同视角,把握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趋势,真正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从而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多元文化、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条件下,在方法与方法论不断创新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拓展和创新其研究领域,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的过于划一呆板的课程模式和教育教学体制,强化对教学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和提升学科意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科学化、人文化。

  (二)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树立新型师生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须你心甘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思想的青春留驻,他们才能为你保险,使你永不落伍。”“我们希望今后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行走”。可见,民主平等已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教学相长,尊师爱生、和谐相融、互尊互爱、共创共乐的师生观。要牢记真正的教育不是用简单、生硬或者摆出尊者的架子来压服人,而是用教学民主的精神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

  (三)摒弃传统的单一的人才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人才观。教育的根本职能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为此,教师应该破除传统的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勇于标新立异,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把他们最终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破旧立新,不断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的研究视野,树立终身学习观。当今社会是倡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社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从过去的陈旧、死板、单一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来探索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模式和体系,掌握适应时代发展的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完成由只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向掌握多学科知识的转变;由原来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向具备创新型思维能力的转变;由单纯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能力向具有设计、创新、指导、运用能力的转变;由单纯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向教科研一体化的转变。同时还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美感、教学敏感、教学灵感、教学意境、教学机智、教学和谐等在教学实践中亟待探讨的课题进行立项和研究,拓展自身的教学艺术研究视野,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三、小结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开拓创新,使教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时代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从而让教育焕发无限魅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其智慧之窗,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显示自己的人文价值,彰显其实效性,从而赢得应有的学术尊严。

艺术论文8

  1.班华.略论德育论学科对象与任务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xx(04).

  2.陈桂生.也议“美德可教吗”[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 (3).

  3.陈蒲清.论寓言的文化地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2):61-65.

  4.杜传仲.透视与反思:试论幼儿寓言教学[J].昆明学院学报,20xx,34(2) :5-9.

  5.冯尚.当代寓g叙事的伦理视点[J].学术研究,20xx(06): 132-136.

  6.洪洁.寓言:教育学透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xx.

  7.侯晶晶.被阻滞的关心--青少年道德学习面临的挑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xx (03) :53-58.

  8.胡斌武,李臣之.教学实践的伦理视野[J].当代教育论坛,20xx(12):27-29.

  9.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xx.

  10.蒋波.关于《读〈伊索寓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20xx(02) :20-21.

  11.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嬗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xx.

  12.林良.浅语的艺术.台北:国语日报社,20xx.

  13.刘云杉.教科书中的童话世界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xx (05) :24-32.

  14.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xx(11):11-15.

  15.马下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教育科学,20xx(03) : 186-187.

  16.倪迅.寓言与中小学语文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艺术论文9

  一、王尔德作品中的悖论语言表达

  在王尔德作品中,“悖论语言”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表达方式,王尔德常用悖论表达的方式营造“似是而非”的语境,虽然这些语言结构往往经不起推敲,让读者摸不到头绪,但是仔细品味发现这种悖论中蕴含着别致的味道,这恰恰是王尔德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王尔德就将这种悖论语言发挥到了极致,他将悖论语言、独特的剧情结构、荒诞的人物形象融于一体,尖锐地讽刺了上流社会的婚姻、爱情、死亡等。小说中,两位贵族小姐想嫁给品行真诚的贵族,但是她们的.想法并不同于常人,而是要嫁给名字为“Earnest”(真诚)的人,于是,两名贵族公子就冒名为“Earnest”,并赢得了两个贵族小姐的芳心。剧中,王尔德运用了反讽、夸张、荒诞、逻辑颠倒等方式,塑造了谈吐非凡、言辞诙谐的人物形象,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戏剧效果。比如,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塞西莉小姐说,“费尔法克斯小姐,你是说厄内斯特中了圈套才订婚的吗……我见了铲子就叫铲子”。格温多琳说,“我很高兴地说……我俩生活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call a spade spade”的本意为实话实说,但是塞西莉却将这个谚语改为“when I see spade I call ita spade”,以表示自己实事求是,并未虚言假语。格温多琳则利用spade的本意进行语境联想,以表现自己出身高贵,从未涉及乡村生活。

  二、王尔德作品中的对比修辞表达

  在王尔德作品中,对比是非常常见的语言形式,王尔德常将不同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与事物进行对比,以刻画人物形象,强化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因而,王尔德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往往是音律和谐、音节响亮,极富音乐感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比如,在《不可儿戏》的第一幕中,阿尔杰农对杰克说,“你创造了奇妙无穷的弟弟……于是下乡去了”,阿尔杰农用这种对比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并营造出一种喜剧氛围。在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温德米尔夫人说,“就我们这些人来说,我们所处的是同一世界……都在片刻之间无法对其作出区分”,在这里,王尔德用对比修辞说话表达了人物真实的思想情感。再如,《理想丈夫》中,在谈伦敦社交季节时,谢弗利太太说到,“People are ei-ther hunting for husbands or hiding from them”,通过“hun-ting”、“hiding”两个押韵头、结构相似的词汇揭示了伦敦上流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听觉美。

  三、结语

  王尔德作品浸润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唯美主义思想,表达了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理念,这既是对传统文学思维的一种挑战,也是对非理性主义文学的崇拜。在王尔德作品中,不仅有大量的文雅语言和悖论语言,还有许多对比、矛盾、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些都使王尔德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

艺术论文10

  一、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1.绘画艺术的内容美

  在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中,中国绘画在内容上寄托着对于美的理解,而中国画的灵魂也正是绘画的内容美。中国绘画受到哲学影响,将神韵和意境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在绘画过程中,对于内容美的强化需要把握意与象的结合与运用,将神韵表现在艺术与现实的处理方面,从而连贯艺术构思与象征意境的发展,从而推动绘画艺术内容美的发展。

  2.绘画艺术的形式美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人们也更为重视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体现在形式结构的多样统一中,而绘画作品形式结构具体表现在构图方面,构图的原则是多样统一,并且让绘画内容中,取得统一,让艺术作品呈现出整体的和谐美感。与西方绘画相比,传统中国绘画,在构图形式上,通常会在画面上留下大量的空白,从而表达出淡泊的创作思想。在中国绘画的形式构图中,充分运用浓淡、疏密、宾主和虚实等形式,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也正是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之一,在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线条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线条随着绘画艺术的演化,更具有表现性、含蓄性和象征性。色彩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对于绘画作品往往起到关键的装饰作用,从而促进绘画作品的完美,而色彩也能体现出绘画的形式美。随着色彩运用方面认识水平的深化,色彩在绘画作品中国的作用也更为重要,在中国绘画中,色彩上的浓淡运用,也是画风演变的重大趋势。

  二、个体的道德素养生成

  道德素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重要规范和准则。道德素养能通过社会舆论对日常生活起到约束作用,而道德素养的生成主要体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道德素养的主观方面以个体的到的活动为中心,强调接受和认知道德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并表现在个体对于伦理行为等客观规律的认识、社会道德目的认知以及个体与他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认知。个体作为受教育的主题,通常在道德素养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表现出人的自律和他律行为。自律是个体的理性观念和自由观念的结合,道德素养的评价方式取决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方面,道德素养表现在相应行为及活动的素质。个体道德素养与艺术审美直接的关系表现在内容美在道德内容客观方面的作用,以及形式美在道德内容主观方面的作用。绘画艺术的内容美育形式美通常是相对的,而在现代生活习惯中,绘画艺术的内容特点更为广泛和明确,能够对道德素养的客观方面,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绘画艺术的内容美既表现出画家的审美情趣,还能够表现出画家的道德素养及精神境界。而绘画艺术的形式美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出发点,更具人文精神,体现出个体的本性需要,以及个体的自我发展,并且绘画艺术大众性和理想性的特点,能够对于个体在道德素养上的自律,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论文11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音乐、美术、语文等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论文12

  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应是丰富的:既是学生学习中的良师,也是学生生活中的益友.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就是创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师就要尽职尽责、言传身教、与时俱进;为友就要尊重在先、换位思考、一视同仁.

  班主任工作艺术良师益友

  我们知道,学校各项教育计划的实施,最后都得落实到班主任的双肩上.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这一切,决定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让学生如沐春风,茁壮成长.

  当我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时就发现,有一些老师,总试图在学生面前保持一份神秘,以为这样能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敬畏之感,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实则不然,近30年来的教育工作经历使我懂得,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亦师亦友,才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究竟什么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原则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亦师亦友".那么,如何"为师",又怎样"为友"呢?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为师--尽职尽责

  班主任作为老师,首先就要全面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只有给学生一个负有责任感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师生间"亦师亦友"关系的基础.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主观努力是第一位的.要敬业、勤奋,俗话说,"勤能补拙".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孔子说过,"正人先正己",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因此,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班主任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还应练好班级管理的基本功.即,首先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差的环境则象"大染缸"一样把本来不错的学生也给"染坏了".

  以03计算机班来讲,它是(3+2)成教大专班,可能因为频繁换班主任吧,到我接手时的状况是:卫生差、缺勤多.表现在黑板没人擦,废纸满地扔,教室后面的角落象垃圾场,你不干我也不干,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若是上午第一节的课,正点到的人常常三、五人,一节课结束了有时才来了2/3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利用班会、个别谈心、板报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通过做大量的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逐步扭转了局面.

  其次,组建强有力的班委、团支部.班主任没有"三头六臂",要想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班主任自己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干部、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对于中级工班级,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了骨干的作用;对于高级工班级(包括成教班、高职班),班干部、团干部起的作用更大,班主任只是"辅导员",他们才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因此,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班主任可以通过委任、竞选、自荐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愿为同学们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团支部组成后,班主任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指导、使用.同时,对他们工作中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对他们工作中的困难要予以鼓励,对他们工作中的失误要承担责任,对他们工作的成绩要给以表扬.

  还是以03计算机班为例,我刚接手时,班干部中有几个人不仅学习不努力,而且是迟到、旷课的"大王".在他们的"示范"下,一般同学也纷纷缺课,更少有人擦黑板、扫地,负面影响很大.后来,我们班重新选举了班委会.新的"领导班子"都是由班里有威望并且个人素质一流的同学构成.他们自己本身过硬,管理班级也就"底气十足".在班委会这个"火车头"的带领下,我们班级"这列火车"终于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行驶了.可以说,班委会和团支部就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

  所以,只有班主任加强个人修养,苦练管理基本功,才能做到尽职尽责,不辜负教师的称号.

  为师--言传身教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从平时做起,在坚决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一定要言传身教,重在以身教学.并且,要持之以恒,从而使学生在老师的思想、作风中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完善自己.新时期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尤其是现在城市中的学生,见多识广,独立性强.如果以传统的教育方法,强加于其身,有时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实际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对学生影响很大.如,03钳工班有的学生开始时有乱扔纸屑的毛病,打扫得很干净的教室里,常常有人将废纸随手扔到墙角、桌下,影响整洁.对此,我提醒过多次,但总有个别学生不注意.我想,自己为什么不做一下示范呢?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嘛!此后,每次我走进教室时,见到谁的座位下有纸屑垃圾,就马上无声地打扫干净.这样几次下来,那些有这种坏毛病的学生倒不好意思了,开始改正缺点,保持了教室的整洁.

  作为班主任,不论是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是平时的课间操,我都早早到场,坚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我的准则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为师--与时俱进

  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国古代的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知识更新、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老师亦非学生唯一的资讯来源,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除了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之外,还应接受再教育.唯有老师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而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不至于下降.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说的不断学习是指:一要向书本去学,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变化.比如,现代的教育意识包括:安全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生活意识、人格意识.等等.为此,我已经通过书籍、杂志有所了解,并将继续学习下去;二要向同行去学,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比起理论学习,实践经验尤显"立竿见影".我们学校有一批比我年轻得多的"老班主任"带班很有特色,是我工作中的榜样;与我共事过的一位王老师所带的中级工班,纪律一流,班风好,我给他们班学生上课时,感到"非常舒服".这表明王老师带班方法得当,值得学习;三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赋予班主任角色新的内涵.班主任工作不断会有新的内容,也会随时产生新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就应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为友--尊重在先

  我们知道,朋友之间相互尊重是最起码的.那么,要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首要的就是班主任能诚心诚意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有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这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毫无疑问,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老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在心理相容的情境中,教育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我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过著名教授于丹的一些事迹,很让我感动.她说,"老师就是为断了翅膀的天使缝补翅膀的人".比喻得真好.

  可以说,尊重学生已成为现代教师必须接受的新观念.当然,尊重学生并不表示老师得一味顺从学生意见而放弃管教责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今天学生的特质已是:活泼有余,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抱负水准提高,受挫能力、忍耐力、包容力、勤奋精神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老师多关心他们,多用他们的语言与之交谈,尽量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帮助与教育.

  尊重学生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期末成绩通知单上的评语.对缺点较多的学生,如果罗列的都是他的"不足",虽然是属实的,但非常伤害他的自尊心,效果不好.从尊重学生的角度,老师对学生就要有一个全面评价,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03钳工班一些学生成绩很差,但有的喜欢踢足球、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书画,还有的虽无特长但朴实勤劳,等等.于是,我在评语中以欣赏的口吻"放大"这些优点,给他们以足够的自尊,再以期望的寄语方式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评语,并从中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之心.

  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贯穿到班主任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就要体现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专层次的学生),增强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

  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落实到处理师生关系上,就是要放下师长架子,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要摆正自己和学生的位置,以朋友的姿态与每位学生坦诚相见.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总之,班主任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就必须先尊重学生.只有用我们对学生的信任,才能换取学生对我们的信赖.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产生"期望效应",使我们的教育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为友--换位思考

  将学生视为朋友,就要对学生有一颗宽容的心.既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好那些"成长的烦恼".

  04年上半年,在我担任班主任的03钳工班,有一个我器重的班干部接连犯了两个大错:一是违反规定晚上10点后在女生宿舍停留,并与宿舍管理员吵架;二是在宿舍里抽烟,并与宿舍管理员顶撞、"踢门".事发后,学生科负责宿舍管理的老师找到我,要求严肃处理,并说,"这样的班干部还留着干嘛?撤了吧!".班里出了事,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还出在团支部书记身上,这显然让我非常生气.如何处理呢?

  经过了解得知,第一件事,他在女生宿舍违规停留,是由于要送一个他喜欢的女同学(她第二天要去外地实习了),当时在场的有好几个同学,不只他们两个人.分手在即,依依惜别,心情激动,聊天超时.当宿舍管理员"公事公办"地赶他离开宿舍时,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情绪失控,进而发生了口角.第二件事,他所在宿舍有人偷偷抽烟(这是违反学校规定的),宿舍管理员盘问时没人承认,后来管理员在他那儿发现了烟头,就认定了是他.他觉得委屈就与管理员顶撞起来.

  事发后,这个同学感到,这下完了,班主任再不会信任我了.其他同学也认为"他该倒霉了",因为这件事影响太不好了.出乎大家的意料,我虽然暂停了他的班干部工作,以警示当事人及他人,但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多次找他谈心,让其"哪里倒下的就在哪里站起来",使他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认识,使他清楚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这以后,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最终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恢复了班干部职务,还相继获得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

  作为班主任,如果我当初只是简单地给他免职、点名批评,自己虽然省心了,也痛快了,但这个学生也许就会"一蹶不振".我主张在对学生的处理上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优秀人才.

  为友--一视同仁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某些人作为我们的朋友,而远离另外一些人.但班主任对于学生,却必须"白菜、萝卜我都爱".必须先从尊重他的角度去爱,然后才谈得上教育.而且,不分亲疏,一视同仁.

  具体地说,班主任对全班所有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做老师的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能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不能集中到几个学生,而是任何学生只要有了好的表现,就表扬鼓励他(她).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

  班主任对优秀学生去爱是容易的,对后进生去爱有时不太容易,甚至可能会疏远他们、讨厌他们.其实,好学生并非完美无缺,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说,对好学生的爱,好比"锦上添花",那么,对差学生的爱,就好比"雪中送炭".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记得当班主任的第一年,是在哈尔滨市的一所中学,初三,我班有一位学生,在我的观念中他是一个双差生,他学习成绩差,上课爱说话,作业靠抄袭,班级活动又不愿参加.我发现这些缺点后,就抱着偏见对待他.有时班长向我汇报说,他又在科任课上捣乱了,我一生气就当众批评他,甚至叫他赶快转学,别在这个班上.现在想起来,这对学生是多么大的伤害啊.事后家访得知,这位同学家庭长期"内战",最终导致父母离婚,对他刺激很大,他也"破罐子破摔".了解到这些,我就给予了他更多的关爱,多次与他谈心,并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发现这位同学对足球、篮球都很感兴趣,就建议让他当体育委员,经过工作,班委会同意了这个建议.由于给了他展示优点的机会,从而树立了他学习上的信心.后来,他不光在学习上进步了,纪律、班级工作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变化.

  后来我再碰到学习、纪律都较差的学生时,常常"如法炮制",每每"屡试不爽".

  有人说,不是世界上没有美,关键在于你是否长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话千真万确.

  再以我所带03钳工班为例,在我接手他们班之前,有一个学生曾经因为打架被处分.他不仅自己上课说话、搞小动作严重,而且还带动了周围一批同学不学习.因为别人都"怕他",所以影响恶劣.我通过与他家长联系,及向他身边的好朋友调查,发现他人很聪明,家庭条件优越,擅长体育,爱"面子",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我充分肯定了他的优点和长处,让他"放下包袱"向前看,激发他的上进心.当他看到老师不仅没有半点歧视他的意思,还多方关照他时,很受感动.具体操作上,我除了对他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对班级的贡献公开表扬外,还让他负责课堂纪律的监督.由此,不仅他一个人变得守纪律了,而且管住了一批原来纪律不好的人,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班主任的积极工作,可以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差生一定能进步,甚至还能成为一名好学生.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感情,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艺术论文13

  一、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

  新课程赋予为了教师的工作心得的内涵和要求。在新课程《地理课标》六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学习的传道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让自己真正从舞台上“独奏者”的角色变为“伴奏者”的角色。例如对非洲的学习,我们先让学生看一段“神秘的非洲”的视频资料,在看视频前要求学生设疑,看完后将它们总结出来的问题或特点归纳为几个问题,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最后让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整个过程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效果也很理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正确处理好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他们既可以从课本中学习,又可以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教材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知识来源的多样化,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因此,现在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近两年的高考、会考试题中出现的材料题,信息来源就非常广泛。有从各个刊物中获得的材料也有从网上获得的信息,更有一些民谚中体会出来的常识。结合雾霾、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发展与环境》一书中引出的一段文字:‘你可以不卷入战争,你可以不从事生产,但你不能不关心环境,除非你拒绝生存。’这段文字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列举出至少四种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请选择其中之一设计一幅漫画,并给命名。”这个材料来自于课外的书刊,但他以教材中的环境问题作为切入点,突出了教材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的评价,称之为一道具有新意,设计成功的试题。

  三、用心领会

  《地理课程标准》,合理处理学生和教师地位关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看学生有没有达到学习效果,而不是教师能否完成某项任务。我们必须用心领会《标准》中的深刻含义,特别是每一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参照行为动词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如“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根据需要查找所学的地理信息。《地理新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提供教师组织室内外地理教学、活动的参考性意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根据需要选取一个或者几个活动,并不一定要照活动建议照搬。例如:讲解五种地表形态时,因为内容很枯燥乏味,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沙土和几张纸,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沙子堆出平原和高原,对比它们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堆出山地和丘陵及堆出盆地,对比它们的各自特点及异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地形的基本类型和特征。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就真生的做到了把时间和过程还给学生,让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自己劳动的成果这一《课标》要求。当然学生活动的设计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的趣味性;

  2.活动的可操作性;

  3.活动的开放性;

  4.活动的有效性;

  5活动的时效性。

  四、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理想的教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转化为一种能力。我们要明确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地理应具备的能力包括:

  1.读图、填图、分析图的能力;

  2。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图的能力;

  3.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5.回答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师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我们自身的魅力积极、稳妥、富有创造性地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还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吸引学生。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论文14

  关键词:朗诵 歌唱 教学实践 音区 共鸣

  摘要:从歌唱的角度看,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是说心有所感,用语言陈其情、敷其事,便叫做诗,把诗里的语言读音用高低疾徐的方法咏叹,便叫做歌,依着歌的高低疾徐配成乐曲,便叫做声。发出与乐曲相符的音响的东西便叫做律。所以未有歌之先,就有语言,不过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思想而不是用来宣泄情感,如要附加情感上去,必须借助于声音,声音虽能表达情感,也要靠语言的帮助才能表达,歌唱就是把语言附加在声音上去,使情感表达得更完全。从歌唱的角度看,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关睢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因此歌唱与语言便分不开,没有语言就没有歌唱。歌唱发音就是说话的艺术化。掌握说话中的咬字、气息、共鸣并且移植到歌唱中,能使发声更自然,而且初学者对声调比对音调熟悉。朗诵也不需要任何乐器的辅助,这些都使朗诵法的运用在歌唱中更简单有效。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一、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运用

  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掌握控制好呼吸。就不可能真正把歌唱好。歌唱不仅需要大量的气息,而且气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音的正确,音质的优美、音色的丰富、共鸣的扩大和运腔行腔的自如等等。学习声乐的人常常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持久一些,吸入了过多的气,导致整个身体的僵硬。其实不是吸入越多的气,声音就能保持越久,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就可以了。有的人唱歌老觉得自己气不够,可是有谁说话的时候感觉气不够呢,其实歌唱就是大声地说话,需要调整气息吸入和呼出的比例。而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变化的比例是相似的。只是歌唱比说话的呼吸吸得深。根据歌曲的需要,情绪、节奏、音高的变化,呼吸随之调整,可以在带着情绪、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音高朗诵,感受丹田,两肋的运动,然后再回到歌唱中。例如,在高音部分的呼吸处理方面,有的老师会反问跟你面前人说话的感觉和对五楼上的人叫喊的感觉相同吗,同理,不带旋律地。带节奏的朗诵在不同音高上气息的运用也是不同的。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平稳、自然歌唱中的气息即歌唱中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是唱不好歌的,可以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是声音的生命。歌唱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深呼吸,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经常容易出现气息方面的问题。如:气息太浅、气不够用、漏气等。实际上,笔者认为并不是气息真的不够用,是不会用,用不上。在日常的交谈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每个人的音质、音量不同,却很少有人在交谈中感到肌体僵硬,气息不足,声音吃力,吐字不清等现象,即使是在大声说话时亦是如此。原因在于大家都没有强迫使用嗓音,遵循了自身的`发音体条件和自然状态,歌唱更应如此。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深呼吸经常用到,比如在闻花香时,气息吸得很深,充满了整个肺部,同时也非常自然放松,这样的吸气是符合歌唱要求的,再如、从远处喊人等,不由自主的便用上了深呼吸。在声乐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学声乐者,要求他们有感情的朗诵一首歌词远远比让他们有表情的唱这首歌更容易,且效果更具感染力。在朗诵中学生无论在气息、声音、感情上都把握得非常好,而在歌唱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很简单,他们把歌唱与朗诵的状态隔离开了,其实我认为朗诵时的肌体状态与歌唱时的状态完全一致,我尝试着让学生用朗诵的感觉去歌唱,每练习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先有表情的朗诵,在较高的音区让学生体会在广场上大声朗诵的感觉,掌握之后再用于歌唱,这样不仅可使他们充分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状态。因为朗诵和我们日常的语言更接近,使学生感觉更放松,通过一阶段的练习渐渐使学生在气息方面做到“深、通、活”。有了“深、通、活”的气息支持便为歌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朗诵有助于打开共鸣腔体

  歌唱的中心意义就是要用声音把词义传给听众,为求字正,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达到把字唱清楚,象说话一样自然清晰的艺术效果。通过歌唱状态下的朗诵和普通朗诵的比较。是可以调整呼吸、发声、共鸣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以求达到最佳状态。一些人说话不够圆润,比较干涩,除去天生嗓音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他少用或根本没有用共鸣,爱扯着嗓子说话,用本嗓较多:有些人说话天生就会带一些共鸣,说话就好听。那些平时不用共鸣的人一旦用上共鸣,声音就会和以前大不相同。虽然歌唱中的共鸣要比说话多,但在说话正确的前提下,可先多体会说话的感觉。美国著名女高音罗斯·班普登也认为:“歌唱者首先从自己自然的声音中找出唱得最好的、最自然的声音,然后用最自然、最不费力的方式去把它唱出来,使它得到恰当的共鸣。”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歌唱训练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不是随便,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在科学、正确的方式指导下,掌握了规律和获得的一种自由和解脱。朗诵有助于声音的放松,充分运用共鸣歌唱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应该是非常愉快的,就其本质而言,歌唱也是一种运动,是呼吸、发声、共鸣等器官及相应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运动。这些器官在歌唱时各自运动的状态和相互闻的协调程度决定着歌唱声音的优劣。通常认为正确的歌唱发音需要用打开喉咙的状态去歌唱,即“半打哈欠”状态:软腭抬起,后咽壁挺住,喉头处于稍低而稳定的位置和状态,这时各发声、共鸣器官正处于积极、开放而又不过分用力的状态。在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并不要求象歌唱时那样把喉咙打开,而说话的习惯和意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在歌唱活动中,使一些歌唱者产生一种打开喉咙就发不出音的错误意识,这种意识又迫使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不自觉地收缩喉管(尤其是在高音区)从而破坏了打开喉咙的良好歌唱状态,影响发音。而朗诵则可避免这些问题,朗诵时的发音状态是日常说话状态的延伸和夸大,尤其是放声朗诵时的发音状态,与歌唱状态完全一致,在朗诵时学生很少感觉声音吃力、不圆润等现象,能在较自然的状态下发音,使发音器官与共鸣器官能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运动。用朗诵的状态歌唱,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放松,通畅,也容易使高中低三个声区衔接紧密,转换自如,正确运用上各个腔体的共鸣。使我们的歌声更加多姿多彩。

  三、朗诵有助于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清晰和正确把握作品感情

  表达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是十分重视咬字吐字的,所谓“字正腔圆”只有正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才能让听众充分领会歌曲的内容,演唱才能收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歌唱语言往往和歌曲风格、韵味紧密相关,所以,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在歌唱时,要求每个字都必须准确地做到咬字、归韵、收声。在声乐界,一般将汉字的构成分为头、腹、尾三部分(亦可由声母或韵母单独构成子音)或称子音、母音、尾音。在歌唱时,字头出来要准,重、快,迅速转入字腹、歌唱的长音、行腔要靠字腹来过渡,因而这一部分与发音技术的结合最为紧密。字腹要唱得饱满、流动,要“咬”而不“死”。字尾必须交待清楚,要在规定的韵中收住,否则字音就会发生变化。有人把“吐字”归结为字头出来要准,要有爆发力,而把咬字归结为字腹到字尾要咬得住,又要从容自如,适应行腔的要求和规范。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下功夫练习,朗诵则是练习咬字、吐字的有效方法。演唱一首歌之前把歌词单独拿出来,拉长声调朗诵,易于体会每个字的着力部位,头、腹、尾的结构及收音和字的整体概念等问题。歌唱时,不仅单个字要交待清楚、而且要注意到歌词的语调规律,语调是指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表达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对歌唱者来说,要特别注意口气、语调和重读、轻读两方面,歌唱者反复研读、朗诵歌词,易于准确把握语调规律,结合旋律表现特点,把歌词含义富有感染力地传达给听众。

  我们常听人说“这个歌手唱歌很有味道”。这个味道呢,就是歌者把歌曲的感情表达得很好,把风格唱出来了。在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歌曲的时候,这个味道需要更准确的把握,而把握味道的关键就是语言。中国民歌是在中国不同风格特色的民歌、牧歌、山歌、号子、戏曲、曲艺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风格不同,用声和皎字也不同,如果想把它们唱得地道,需要对地方语言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找到特点,才能唱出不同的风格。比如说在演唱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时,没有基本掌握歌词里陕北话的发音,怎能表现出陕北人那发自内心的呐喊以及粗犷豪放、朴实无华的性格呢?在演唱外国歌曲时,同样要注意不同语言的区别,改变所谓的中国式发音。比如汉语用的是口腔的“敞开式前部发声方法”,而英语用的是口腔的“收拢式后部发声方法”,敞开嘴巴的前部发声法是一种比较放松的、动作较大的、速度较慢的粗旷发声方法,它难以细腻区分英语的很多相似音,并且不适合于发速度较快的英语语音。而收拢嘴巴的后部发声是一种发音拘紧的小动作快速发音方法,它可以细腻地区分英语的相近音,并适合于英语的快速发音。有了比较,就会对歌曲里的语言发音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然后通过普通的朗读形成发音习惯。再通过歌唱状态下的朗诵调整气息,共鸣。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人物》专访里提到说他自己常常通过朗诵来调整歌唱状态,通过朗诵来纠正演唱的风格,虽然开始阶段比较繁琐、枯燥,但是一旦你形成习惯后,会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

  声乐曲是文学和音乐的综合艺术,音乐和文学相倚相成,互相渗透,方能发挥它的特性。要达到音乐和文学融为一体,必须充分理解歌词的意义,领悟它所抒发的感情,体味它的情调韵味,分辨出它的组织结构,句法声韵,轻重长短,以及艺术手法等,演唱时才能恰当地运用声音的特性,把歌词的意义、感情有效地表现出来,使文学与音乐同等地发挥作用,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朗诵是正确把握歌曲情绪最有效的方法。朗诵时能把歌词详细体味,充分理解其意义,反复吟诵,体会情调韵味,沉醉于它的文学美感。歌词中孕育着音乐的灵魂,曲谱中包含着歌词的生命吟诵在体会歌词文学韵味的同时,还能唤起音乐方面的联想,对歌词作精细的分析,衡量出它的性质,了解歌词的意境、艺术手法等、正确把握歌词的情调语气,了解歌词的组织结构。朗诵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表现歌词的意义,抒发歌词的感情,使歌词与曲谱情调互相配合、用真挚的“情”结合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个性特点选择自己的声音形式和表现手法,生动、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艺术论文15

  【摘要】一个好的电视栏目,需要内部资源的整和、协调,同时还要能够牢牢的抓住受众这个生命线,把观众的需求作为电视栏目最基本的定位标准,打造媒体的优势品牌,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竞争的媒介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定位;品牌栏目;品牌塑造

  电视栏目是人类利用电子技术手段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满足生活、享受、发展的需要,诉诸人类视觉感知的精神产物。对于电视而言,为满足合适人和社会的需要,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栏目。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电视人已经从业务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要吸引创造好的观众收视率,就需要电视栏目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的精确定位,创造好的品牌栏目,名牌栏目来塑造电视形象,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牌栏目作为电视媒体的支柱产品,是电视从业人员一直的理想追求,品牌栏目如何办,怎样将它办好,就成为电视人攻克的难题,为广大受众服好务的课题。

  1、定位

  定位,中山大学教授中国营销研究中心CMC主任卢泰宏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今天,能够坚实的把收视率牢牢的占据在自己的阵地上,我们就不能不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不断的审视"定位"的重要性。"

  (1) 定位要准——名牌栏目的生存之需

  一个栏目要想进行准确的定位,就需要确定自己所办栏目的风格,一定要及时的把握电视市场的风向标,确实的知晓电视受众的各种需求。

  市场定位,一个电视栏目开办的目标,是仅仅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还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或是要达到这两者并举呢?很显然,就要对电视台所开办的栏目进行市场定位,寻找两种效益的契机点,谋求二者合得之利。

  观众定位,"电视也最显着的特点是观众的市场越来月细分,而且将目标受众定位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群落。"顾客是商品的上帝。那么在电视市场里,就可以说,受众是电视栏目的上帝。开办一个电视栏目,就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办栏目者受众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根据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兴趣爱好、观赏口味等进行市场细分化,从而确定出准确的受众群。

  (2) 个性要鲜明——名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制作出富有个性而又风格独特的电视栏目,是电视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在诸多影响栏目个性特征的因素中,电视编导的个性特征,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电视栏目的文化特质等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这些个性特征很好的应用在电视栏目里,才能获得好的收视率。

  编导的个性特质,"电视栏目要具有个性化特征,首先要拥有一批具有创作激情,又勤于思考,善于思索,勇于探索的电视编导群体。"对于编导来说,在任何条件下,去激发灵感的源泉,去结构触发灵感的网络是很重要的,灵感的火花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文化的不断积淀,艺术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行为见解的不断超脱之后才爆发出来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导就要跨越思维定式和行业局限,从而谋求个性化的突破。

  "节目主持人与其他媒介人物不同,他是节目的主体、灵魂,因而具有具有特有的特性。"一个电视栏目也因为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而形成了栏目的个性化特征。如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李咏主持的《幸运52》,等。他们通过自身的语言、情感、形体风格,在荧屏上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吸引众多的电视观众。

  (3) 机制活——名牌栏目发展的动力

  "重视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要想真正打造一档品牌栏目,就需要电视媒体注重经营模式的市场化,人员设置的合理化,激励机制上的透明化。

  一个电视栏目的成功打造,"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不能丢,只有将人的因素重视起来,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才能将一档栏目推向名牌。

  2、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品牌"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名称和标识两部分,是指产品与服务的名称及其标识,用以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台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最中要的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栏目。

  (1) 内容为王,以内容至上为原则。世界最著名的品牌管理公司美国奥美传媒集团认为:一个强势品牌必须具备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忠诚度。而从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必须依靠内容。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凤凰卫视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央视新闻频道为何能够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这都归结为内容上的优势。《新闻调查》有过这样的口号,即新闻内容上的"三性",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以至到它后来的"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这在它的最初选题上都有详尽的体现,也是它一直能够保持很高的收视保证。

  (2) 打造明星主持人,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持人、现场记者他们即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电视品牌形象的主要体现者,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是电视品牌内涵的最好诠释者。

  (3) 老品牌的创新与开拓,"如果说品牌代表着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则创新可以视为对价值的合理追求。"按照马斯洛的人本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不断升级和发展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人的需求和价值索取也在提高和增长。"’过去曾经合理的价值品牌承诺可能成为新的需求发展的障碍’,而价值创新就是’用新的品牌价值去满足人们对原有产品和服务的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创新是品牌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一个老品牌也许在以前是个响当当的好品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可能就变成了一个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四老品牌:编者老化、议题老化、对象老化、形式老化,这些都会影响电视栏目的近一步发展。借助传统品牌的影响力来为现有品牌换上符合时代潮流的鲜血,扩充和延伸原有品牌的单一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都能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徐志祥. 《广播电视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

  [2] 姜宏敏. 《打造品牌栏目之我见》, 《记者摇篮》,20xx, 11.

  [3] 钱向斌. 《电视栏目个性化特征探讨》, 《视听界》,20xx, 2.

  [4] 王献玲. 《谈电视专业频道品牌的发展战略》,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xx, 7.

  [5] 华康. 《媒体品牌的理论与实践》, 《新闻记者》,20xx, 11.

  [6] 汪澜. 《锻造品牌栏目 提升媒体价值》, 《新闻记者》, 20xx, 11.

阅读全文
论文助手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度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而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这样一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本身的要求也是处在变化之中的,也就是说HR工作者要保证合理的调整工作任务,针对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参考文献,以供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参考文献 1  [1]薛璟.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社会心理科学.2013(02)  [2]毕楠.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J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15篇【经典】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15篇【经典】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班级管理论文1小学作为学生正式接

硕士论文撰写要求及方法

硕士论文撰写要求及方法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下面是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硕士论文撰写要求及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硕士论文基本要求  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目的是通过学位论文工作,使研究生进一步系统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进一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热门)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热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实用]工程造价管理论文15篇

[实用]工程造价管理论文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程造价

[集合]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集合]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程造价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工程造价管

工程管理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程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工程管理论文1

物资管理论文[精选15篇]

物资管理论文[精选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资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物资管理论文1

物资管理论文15篇(精)

物资管理论文15篇(精)
现如今,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资管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物资管理论文1摘要:物资管理工作

(热门)物资管理论文15篇

(热门)物资管理论文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资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