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论文(第20页)
本文共计342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发生的汽车保险与理赔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具体形式包括具体案例导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评析、课堂讨论与总结等。此环节教师将分析案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课堂上学生的分析与讨论观点不做过多的干预,可以做适当的评论,并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观点,真正做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活跃课堂气氛。
3.实践教学的融入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项目”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行动。一般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与步骤、撰写报告与总结、归档等几个阶段。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以事故车辆的现场查勘与定损索赔为例。首先,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遵循的原则,汽车保险理赔的处理程序,现场查勘与索赔的程序与方法;其次对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若干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全程跟踪一例汽车碰撞事故案例;然后对事故现场进行查勘与定损,事故车辆的索赔,并撰写一份保险理赔报告,具体包括现场查勘记录内容与索赔程序;最后,指导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使学生了解项目进行的任务与流程,加深了对汽车保险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理赔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2)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校企之间的互联互动和利益趋同,共同培养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先进制度、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保险公司可以更方便地利用高校的人才培养平台吸纳所需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产学合作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结论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取舍教学内容,课堂中引入了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具体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知识的要点,提高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贯穿实践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