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音乐教育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410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③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体态律动是对听到的音乐做出即兴的动作反应,这对于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情绪等都非常有利。
④多声部训练。多声部训练是学生对两部或两部以上的不同旋律同时进行的训练,这对于掌握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在训练中感受音乐和声及织体的变化。
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享受多声部训练的快乐,积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团队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二、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渠道
在心理发展意义的幸福感研究者看来,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的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幸福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幸福感表现为一种社会认同感,从深层次上体现了对人生的目的与自我存在价值的追问,它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作为一种体验,幸福感既包含了认知的成分,也包含了情感的成分,它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
积极的心理体验是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幸福感施加影响的重要渠道,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是可以感知的,音乐是有内容的,借助于歌词、音乐标题乃至文字(语言)说明等非音乐因素能建立起沟通形象思维的桥梁。随着学生知识、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表象等心理过程,再造、重组出新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的孕育成熟过程也是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
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单纯是感官的快感和情感的愉悦,还必须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因此就需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辅以逻辑思维,使感官欣赏能上升到理性欣赏,使生动形象的感性体验与准确深刻的理性认知完美地结合,以实现审美心理活动的完善和飞跃。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生动地审美,同时增加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特别是多声部训练还是培养学生合作与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好的音乐能让人感动,美的音乐能让人陶醉,有朝气的音乐能让人挺拔奋进,伤感的音乐能让人流泪,思乡的音乐能让人想家、思绪万千……音乐欣赏与表演过程就是这样一种短暂而美好的自我体验。幸福感实现的过程,是人们在攀登人生最高境界时不断出现的种种内心体验,是一种美好、积极的体验。这种体验导致人格发展的飞跃,让学生感受崇高,感受美好,感受爱、体会爱、学会爱,感受自我的力量,超越自卑与痛苦,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玲著《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2]曹理、缪裴言、廖家骅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
[3]吴跃跃主编《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4](日)野村良雄著《音乐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音乐教育论文11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音乐类学生的增多,传统的音乐教学已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快捷方便。网络音乐技术传播以其快速传输和资源分享的能力,逐渐被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的出现,丰富了音乐教学形式。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音乐;音乐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化的存在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带给人们行为和精神层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观念上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同样,网络音乐也影响和改变着音乐教育,网络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正在加深,已经引起了音乐教育群体的重视。而要想对网络音乐文化做深入研究,就必须掌握网络音乐文化的特性和本质,了解其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异同,从而预测对未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程度,减少由网络音乐文化所产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音乐,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