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参考(第47页)

本文共计926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选题意义:

  本课题选立科学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促进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的研究目的是:

  1)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科学思维得到发展。

  2)探索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性。

  3)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老师获得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

  5)促使科学教学方法多元化。

  3、学术思想及立论根据:

  依据有效教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认知规律,我们认为:科学课堂是一个放飞梦想的天堂,科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发展的过程。使用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学生经常要运用分析能力来解读数据,作比较,运用综合能力来找规律,下定义。分析、综合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探究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也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逐步掌握分析、综合的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利用这些能力获取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可见,分析、综合能力是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掌握科学规律的必要能力,它为深一层的科学探究做准备,促进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在认知心理学中也认为,儿童时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逐渐具备分类、排序、思维“可逆性”等能力,可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过在操作的时候还必须借助表象、符号等信息。因此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借用图形等具体事物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思维加工模型,对加速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实践意义。

  4、特色与创新:

  1)寻求促进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提高与发展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为小学科学教学科研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范例;

  4)引发小学科学对分析、综合能力研究的重视,掀起此项研究的热潮;

  5)促使学生科学探究向深层次发展,在探究中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5、主要参考文献:

  [1] 【英】东尼博赞著,《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州:东教育出版社,20xx

  [3]莱斯利P斯特弗等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LindaCampbelll等著.王成全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3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参考(第47页) 篇32

  我们的课题是: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所谓“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学生为主体,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方法去操作,将“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把初步研究的收获介绍给全体老师,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让老师们在“体验”中了解“体验式”教学法,增强“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2、“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框架结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