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学实习报告范文集合(第23页)
本文共计710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精选大学实习报告范文集合(第23页) 篇23
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
20xx年3月28日上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四个班召开了毕业实习动员大会。
会议由吴老师和徐老师主持,会上徐老师先对我们毕业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做了言简意赅的讲解,同时向我们大家介绍了这次整个实习的日程安排,并向我们介绍了即将前去参观实习的企业的有关情况。紧接着吴老师对此次实习的安排做了更详尽的介绍,包括乘车的地点及时间等。最后牛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着重强调了安全与纪律问题。 通过这次的动员大会,我们对毕业实习的计划安排都十分清楚并充满期待。最后,全体师生一起预祝此次毕业实习圆满完成。
毕业实习计划安排
二、大蜀山发射台
3月30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合肥市大蜀山顶的电视发射台,进行参观实习。因为大家在平时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有机会来这样的工作单位实践,所以大家非常珍惜这次的参观学习机会,我们同徐老师、牛老师很快步行登至山顶。
安徽电视台大蜀山发射台始建于1960年,主要担负着中央和安徽省电视,调频广播节目对合肥、六安、巢湖、淮南等广大地区的覆盖及安徽省电视,调频广播信号在省内的中转任务,是安徽省的中心发射台。
首先我们来到了信号源机房,里面主要接收来自外界的多路信号,包括卫星信号,微波信号,光纤信号。
然后参观了中心机房,大蜀山发射台的节目源是通过光纤、卫星、微波三种网络传输到机房,经过解调成低频的A/V信号,再传送到发射机进行中频调制等处理,然后进行变频(数字信号进行信道编码调制)、高功率放大、滤波后将信号送到天线发射出去。机房里的噪声很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是把电视信号转化为高频信号发射出去,这样人们就可以看到电视节目,收听到广播了。在这些大机器上写着它们各自的功能职责,中国经济之声104.7MHZ,中国音乐之声94.3 MHZ,安徽公共频道2CH,中央台一套11CH,安徽音乐台89.5 MHZ,安徽交通台90.8 MHZ,央视高清38CH,CMMB30CH,安徽影视频道25 CH。这些大机器大多都是国外进口的,也有部分是国产的,但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还是国外的工作稳定性好,而且比国产的要先进,我们国内的技术水平还不够先进,但国外进口的机器要比国产的贵很多。因此,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之后我们又继续来到发射台的配电房,这里是将一万伏的高压电通过变压装置变成380伏发射机用的三相电,并且有两路电网为其供电可以互为备份保证发射机的不间断工作。 接着我们又来到发射台的值班室,这里可以说是发射台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台内设备的工作状况各个节点的输入输出状态是否良好在这里都可以得到真实有效的监控。
在里边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电视台顶部的发射天线下,天线不高,上面有许多的盘,它们是各个频道发射的天线。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有关天线的知识。天线分为很多种,工作人员从上往下一一给我们讲解。有线天线和面天线,线天线的种类很多。面天线用的最多的就是家里面的像大锅一样的装置,又叫卫星接收器。蜀山顶上的电视发射天线用的是蝶形全向天线,电磁波的h面场强图象一个梨子,在天线的下面及附近数公里是一个阴影区,相对场强较弱,说得通俗一点,电磁波不会在近距离落地,而高新区这一带正好就处在这个阴影区内,故不会对附近的住户构成威胁。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心中很多疙瘩也都迎刃而解。这个天线占据了合肥的制高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合肥市的全貌。
通过此次大蜀山之行,我收获了很多。大蜀山发射台负责省会合肥及周边地区的无线覆盖任务。主要负责安徽电视台三套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一套,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四套,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二套,合肥电台三套,以及合肥电视台新闻频道,移动电视频道。也了解到,在发射台的工作人员是多么的辛苦,生活是多么的单调乏味。但是他们依然坚守在枯燥的工作岗位上,保证了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那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